1
19 父爱之舟
                          高唐县第一实验小学   李冠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泥灶、乌篷船”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梦中出现的场景难忘的原因。 
3.理解课文题目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深切的父爱并懂得感恩。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课前听歌《父亲写的散文诗》:歌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老师评价:父爱如山,无言而坚定。)看来,在音乐创作中,父亲的形象是永难磨灭的。那么,在文学作品中又是怎样描写父爱的呢?在接下来的课堂上,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细细的品味吧。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上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父爱之舟)。这篇文章选自第六单元,请大家先来读一读这个单元的学习目标(出示):(生:初步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本次重点体会的是感情,作者把它蕴藏在哪里了呢?(生:场景 细节)场景就是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场面,细节就是场面中一些微小的情节。(出示)本文作者吴冠中是一位杰出的画家,江苏宜兴人,文中的父亲确有其人,吴爌北,能识字,勤勉,村里人尊称其为“先生”。这篇文章写于吴冠中的晚年,他回忆的是却是他的童年生活。从晚年到童年,相隔久远,吴冠中却把这一幕幕的场景写得极其细腻,并且还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出示)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作为大画家的吴冠中真的画不出吗?(学生评价)载满父爱的小舟是画不出来的,(出示)吴冠中先生曾经这样说:每每正要落笔,过往的场景、细节就浮上心头。哪些场景细节浮上作者心头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
2检查预习
1
2
我知道大家都按照预习单认真预习了课文,在寻找场景和细节之前,我先检查预习情况。请女生读第一行词语,请男生读第二行词语。
任务一出示词语: 
  卖茧子  踩高跷  冤枉钱  粜稻  枇杷  客栈  恍惚
  缴学费  乌篷船   摇橹   泥灶   初小  高小 
3.师:交流一下你读懂了哪些词
 整体感知 
任务三:根据课前预习单,请这一列学生依次说说“我”梦中出现了哪些场景?(生说师出示
师过渡板书:一幕幕的场景还原了当时的小事件,而文中近乎白话的细节描写却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
老师在批阅了你们上节课的阅读记录单后,统计出咱班孩子印象最深的场景排行榜,排在前三名的分别是出示凑学费为我铺床 、逛庙会为我买热豆腐糊万花筒、轮换摇橹为我缝补棉被。
任务三:请孩子们自由读课文第6自然段,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父爱?请把它勾画下来。
预设:A生读课文说感动理由,出示课文。师相机,当你看到这个“凑”字的时候,脑中会出现哪些带凑的词语?生说
B父亲为了凑钱给我缴学费,粜稻、卖猪,把家里的口粮都卖了,要是还凑不够,父亲还会怎么凑?想象一下那个画面
生说,师评价—低声下气/拼尽全力/倾其所有/倾家荡产———得凑
C师:为了给我凑学费,父亲付出的实在太多了,我们抓住(黑板贴)关键词想象画面。想象父亲东奔西走凑钱的画面,感受到父亲为了支持我读书多么得不容易啊?
2
3
D师补充资料:在作者的记忆中,当时家里的钱很紧,紧到什么程度呢?出示资料生读出示1919年。吴冠中降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村家庭。那时的中国,战火纷飞,饥荒肆虐。丰年老百姓都吃不饱穿不暖。荒年就得卖儿卖女。吴冠中是家中的长子,母亲生了六个孩子,体弱多病,成群的兄弟姐妹日渐长大,生活越来越困难。母亲常年患病,又不断服用汤药,繁重的家务全都由做小学教员的父亲承担。
E师:同学们试想一下,家里把所有的钱都花在我身上,谁就没钱,怎么样?生说出示:————-就没钱,买——
F师:家里都这么困难了,为什么还要把钱都花在我身上的,支持我读书?(生说)
此时此刻,你体会到父爱是——?(生说生板书如支持)
师:古人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我们通过联系生活感受到父爱的内涵。
G在这段中,还有哪些语句也能让你体会到父爱?(生读出示
预设:生读课文“铺床,说明父亲关心我;师评他抓住了细节,一起读这处细节,出示齐读“1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父亲送我到学校,替我铺好床,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2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师:“心酸”就是心里悲痛,联系上文,想一想这个时候吴冠中都想到了什么?心里会如此悲痛,竟然流下了眼泪?
师:他会想到什么呢?——眼泪有对弟妹的……对父亲的……对母亲的……(生:不舍、心疼与感动、担忧、愧疚……)
师:倍感压力、五味杂陈,心酸落泪,所以吴冠中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齐出示: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