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解析
一、本单元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以及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科技、艺术成就,认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二、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9年修订)解读:
1.学习要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
2.学习提示:了解古代以少胜多战役中的智慧。
3.学习延伸:了解三国的史实与《三国演义》描述的区别。(新增)
三、知识点考查
1.官渡之战
年,曹操在 打败袁绍,为以后 打下基础。
2.赤壁之战
年,孙刘联军在赤壁打败曹操军队,为 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三国鼎立
(1)形成
名称 | 建立者 | 时间 | 都城 |
魏国 |
| 220年 | 洛阳 |
蜀汉 |
| 221年 | 成都 |
吴国 | 孙权 | 222年称王,229年称帝 |
|
(2)发展: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吴国孙权派 率船队到达夷洲;蜀汉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4.比较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
| 官渡之战 | 赤壁之战 |
时间 | 公元200年 | 公元208年 |
作战双方 | 袁绍 与 曹操 | 曹操 与 孙刘联军 |
战争特点 | 以少胜多 | |
结果 | 曹操胜利 | 曹操失败 |
作用 |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 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
启示 | 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不仅看力量强弱,还要看战略战术是否得当; 不能骄傲轻敌,要适时出击,虚心接受好的建议等才能取胜。 | |
5.评价曹操:
(1)曹操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2)他广罗人才,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他的这些做法符合人民的愿望,顺应历史的潮流。
(3)但他有狡诈、多疑、滥杀无辜的残暴本性。如:杀华佗、孔融、杨修等。
6.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
形成局部性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为西晋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7.从东汉的统一到三国鼎立(分裂)是历史的倒退还是进步?
(1)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连年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2)三国鼎立形成后,各国统治者都很注重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三国鼎立还消灭东汉末年的一些割据势力,局部民族融合,为以后再次全国统一奠定基础。
8.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是东汉末年人;蜀国旗号是“汉”,不是“蜀汉”或“蜀”。
9.学习三国历史的启示:
(1)骄兵必败,兵力的多少并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2)战争会给人民带来灾难,我们要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历史上的人物是历史的真实,而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含有虚构的成分;
(5)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客观公正,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要看他的主流,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
(6)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分裂只是暂时的。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