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润街道第二小学语文每周教研活动记录

36

 

二年级一班教室

一二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主持人

齐爱荣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第二课时教学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36日上午,侨润街道第二小学开展了语文教研活动,一二年级全体语文教师参加本次活动。

    首先齐爱荣老师进行课例展示《雷锋叔叔,你在哪里》,齐老师执教的《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诗歌歌。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关爱”。

课例过后,一二年级语文教师们针对这节课,各抒己见,分享了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最后,希望语文老师们能加强教学研究,研读新课程标准,获得更好的专业发展。

 

 

 一次听评课活动,就是一次思想的碰撞,让我们的教学能力得到一次提升,也预示着我们团队的又一次共同成长。

教学路上任重而道远,我们唯有在这浩瀚的大海中乘风破浪,勇于开拓,且行且思,且悟且进,才能在教研生涯的礁石上激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

 

 

侨润街道第二小学语文每周教研活动剪影

             2024年3月

09bc54af80fa166b7d660c75380e0a0

侨润街道第二小学每周教研评课记录汇总

 

    语文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时间: 2024.3.6            

讲课教师 齐爱荣            听课教师   一二年级全体语文老师                        

※ 寻找课堂教学之亮点

要求:针对本节课建议从教材处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重难点分析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学效果等方面写出3-5条可借鉴学习的地方

  1. 整个教学过程结构清晰,流程顺畅,环节紧凑,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

  2. 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充分朗读,在读中感悟雷锋精神。                                                                                    

  3. 整堂课齐老师由扶到放,先引导学生学习,再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 反思课堂教学之不足

要求:针对本节课写出2-3条需改进、提高之处。

 1.复习回顾整理环节时间适当安排紧凑一些                                                                                       

 2.注意关注全体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                                                                                         

                                                                                          

                                                                                           

讲课教师思考自己马上要做或可做之事

要求:反思这节课以及自己的课堂教学的改进方向,思考应如何有的放矢地提高课堂效率,实现强课提质,写出1---3项可落实的工作。

1. 仔细研读语文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关注学情,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环节,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                                                                                     

                                                                                        

2.课堂评价语言要丰富,及时。                                                                                      

                                                                                        

3.多向老教师请教教学细节,扎实语文教学工作。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学习任务群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教学目标

核心目标

品味诗歌,语言优美、音韵流畅。学习雷锋精神,树立崇高理想,坚定信念。

子目标

1.能用多种方法猜测“泥泞、年迈”等词语的意思,能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2.朗读课文,能读出问答的语气。

3.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用多种方法猜测“泥泞、年迈”等词语的意思,能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2.朗读课文,能读出问答的语气。

教学难点:体悟作者在字里行间蕴含的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精神。

核心素养

语言运用  审美创造

教学准备

课件 学生提前搜集的“雷锋故事”

 

教学过程

基础任务:回顾整理,寻找雷锋叔叔爱的足迹

1.复习导入     

听写词语

雷锋    昨天    留下

弯曲    洒下    温暖

2.回顾主要内容:“我们”都去了哪里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

我们再来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思考:雷锋叔叔已经去世了,“我们”还能找到他吗?“我们”都去了哪里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

师:“我们”都去了哪里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

预设1:沿着长长的小溪,寻找雷锋的足迹。

预设2:顺着弯弯的小路,寻找雷锋的足迹。

发展任务:沿着既定方向 ,寻找足迹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一)任务一:沿着长长的小溪寻找

1.轻声读第一、二小节,思考:雷锋叔叔在哪里?在干什么?

(2)师:雷锋叔叔来这里干什么了?

预设:雷锋叔叔路过这里送迷路的孩子回家。

(3)结合图片,想象画面。

 师:雷锋送迷路的孩子回家是顺利的吗?(不是)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请在书上圈出来。

生标示回答词语:长长的小溪、蒙蒙的细雨、泥泞、泥泞路上的脚窝。

(3)理解词语“泥泞”。

师:请同学们结合图片,联系生活,猜一猜“泥泞”的意思。

预设:因有烂泥而不好走。

联系上下文推测:结合“蒙蒙细雨”“泥泞路上的脚窝”,想象“泥泞路”的样子,体会当时艰苦的条件,雷锋行走的艰难。

   2.想象画面,感受雷锋的形象。

(1)想象动作,雷锋叔叔在泥泞的小路上还会做哪些动作?

(2)说一说。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想象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雷锋叔叔在哪里?在干什么?

(3)小结:刚才我们读诗句,抓住描写雷锋叔叔动作的词语,想象他冒雨送迷路孩子回家的画面,这就是“抓动作,想象画面”的学习方法。

3.升华情感,朗读诗歌第1、2节。

雷锋叔叔抱着一个迷路的孩子,冒着蒙蒙的细雨,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泥泞的小路上,即使雨水淋透了他的衣服,即使泥巴裹住了他的双脚,他也没有放弃,仍然坚持着把孩子送回了家。让我们朗读诗歌的第1、2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

(1)音频范读,引导学生体会问答的语气。

(2)同桌对读,注意读出诗歌有问有答的特点。

(3)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对读。

(4)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根据诗歌的特点,分步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让雷锋的形象“立”起来。)

     (二)任务二:顺着弯弯的小路寻找

1.学习第3、4小结,想象画面,指导朗读。

(1)师:雷锋叔叔还到过哪里?在干什么?轻声读3、4小结。

(2)引导学生画出在哪里:“弯弯的小路”;干什么:“他曾路过这里,背着年迈的大娘,踏着路上的荆棘。那花瓣上晶莹的露珠,就是他撒下的汗滴”。(板书:小路  背着大娘路过)。

(3)想象画面“弯弯的小路”。

    “顺着弯弯的小路,寻找雷锋的足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读这几句话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条怎样的小路?

    结合图片,想象画面弯弯的小路的样子。

(4)想象画面“背着年迈的大娘”,理解“年迈”。

雷锋叔叔背的是谁?

师:同学们结合图片,联系生活,猜一猜“年迈”的意思。

预设:白头发的老奶奶,年迈就是年老,年岁大的意思。

师:所以,“年迈”的近义词就是“年老”。

(5)想象画面,理解词语“荆棘”。

    师:雷锋叔叔背着年迈的大娘走在怎样的小路上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预设:从“踏着路上的荆棘”可以看出他走在布满荆棘的路上。

 指导猜测“荆棘”的意思

a.出示课件“荆棘”的图片。

b.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想象小路荆棘丛生、蜿蜒曲折的画面。

(6)指导猜测“晶莹”的意思。

师:根据图片,你能想象雷锋叔叔背着年迈大娘走在这布满荆棘的小路上的样子吗?

生体会雷锋背着年迈的大娘走在弯弯的小路上,刺人的荆棘可能划伤他的鞋和脚,所以肯定很不好走,很辛苦,走一会儿,雷锋叔叔就可能汗流浃背,因此花瓣上留下了他像露珠一样晶莹的汗滴。

生朗读,体会雷锋的辛苦。

师:雷锋叔叔流下的汗滴是怎样的?(晶莹的汗滴)。

师:请同学们结合图片,联系生活,猜一猜“晶莹”的意思。晶,由三个“日”组成,说明“晶莹”的物体亮亮的。所以“晶莹”就是光亮而透明的意思。

(7)对读练习,想象画面,体会雷锋的辛苦。

(8)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想象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雷锋叔叔在哪里?在干什么?

师:同学们你们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雷锋叔叔背着年迈大娘的画面吗?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结合课文内容讲故事)

2.情感升华,丰满想象。看着浑身湿透的雷锋叔叔,看着泥泞小路上深浅不一的脚印,此时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1)音频范读第3、4小节,引导学生体会语气。

(2)男女生对读,教师点评。

(3)师生合作读,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继续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句子,想象画面,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感受人物形象。此环节的设置由浅入深,学生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理解雷锋精神。)

(三)任务三:乘着春风  四处寻觅

1.学习第5节。

(1)自由读第5节,思考:孩子们沿着“长长的小溪”寻找“雷锋的足迹”,“顺着弯弯的小路”寻找“雷锋的足迹”,他们还去哪些地方寻找了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四处寻觅)(板书:乘着春风  四处寻觅)。

(2)指导猜测“寻觅”的意思。

给“寻觅”找近义词。

词语积累。明确“寻”和“觅”互为近义词并思考: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哪些?

(4)学生练读,指名读。

 音频示范读,引导学生重点关注“啊”和两个“哪里”

 学生练读和指名读。

 全班齐读第5小节。

(4)集体评价朗读情况,教师小结:雷锋叔叔是怎么找到的?对了,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所以,雷锋叔叔可能出现在?(板书:奉献爱心  乐于助人

     预设:在售票处帮助不识字的大娘买票;在列车上帮助老爷爷打水;在遭受洪灾的现场们一起抗洪救灾。

2.仿编诗歌。教师引发思考:我们四处寻觅,终于找到了雷锋叔叔。其实,我们身边也存在着这样的“雷锋”,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他在帮助谁?怎么帮的?请同学们在生活中去寻觅吧。

设计意图:创设小情景,寻找身边的“雷锋”,在浓郁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学习雷锋精神,雷锋助人为乐的行为将更加深入学生内心,使学生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

拓展任务

1.出示雷锋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2. 出示《雷锋的故事》图片,请同学们课后去读一读这本书,它能帮助我们了解更多雷锋叔叔的好事。

      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

课后作业
1、写一段夸奖雷锋叔叔的话;

2、把《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复述给家长听。

      由学生选择其一完成。

      此作业设计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并发挥学生想象力,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

7、板书设计

0560cf697ba7a42690e01fc9e671c48

识字2 树之歌

杨   壮

拼音识字

 

教学反思

优点:

 

 

 

 

 

 

 

 

 

 

 

 

 

 

 

 

 

 

教学反思

优点:

1.整个教学过程结构清晰,流程顺畅,环节紧凑,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

2.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充分朗读,在读中感悟雷锋精神。                                                                                     

3.整堂课齐老师由扶到放,先引导学生学习,再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不足:

1.识字方法注意每节课扎实教学两三种,把一种识字方法学懂学透。                                                                                        

2.注意按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       

改进:

1.仔细研读语文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关注学情,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环节,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                                                                                                                        

2.课堂评价语言要丰富,及时。                                                                                       

3.多向老教师请教教学细节,扎实语文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