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结题材料

 

 

课题名称: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       

核心素养的研究                                      

 

课题立项编号: GJ221228                             

 

课题主持人李敏                            

 

课题组成员:刘伟丽 任慧燕 田素霞                           

 

              张政   曲婷婷 王迪   王壮                         

 

单      位: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                       

 

 

日      期:2024年12月                          

 

 


 

课题结果鉴定结题资料目录

 

1.课题立项通知书··································1

2.课题申报、评审书·································2

3.开题报告······································16

4.中期报告······································27

5.成果鉴定书·····································37

6.研究总报告·····································47

7.成果及成果影响证明材料···························71

8.重要变更申请及获准批复··························220

 


f2f540aec63679c51709cce3e9019b5

 


冠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  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     

核心素养的                       

 

课题主持人  李敏                                    

 

所在单位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             

 

申报日期      2023     2       20   

 

 

 

 

 

 

冠县教育科学研究室制

 

 

 

 

1课题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主持人姓名

李敏

性    别

行政职务

 

民    族

专业技术职务

中小学一级教师

出生年月

1983年2月

研究专长

教育教学

联系电话

13561202062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学士

毕业学校

第一学历:于 2002年毕业于聊城大学  校(院)学制  2  

第二学历:于 2007 年毕业于聊城大学  校(院)学制 3   年

工作单位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

课题组主要成员(不含主持人)

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工作单位

研究专长

课题分工

刘伟丽

中小学一级教师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

教育教学

资料收集

任慧燕

中小学一级教师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

教育教学

资料收集

田素霞

中小学一级教师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

教育教学

资料收集

张政

中小学一级教师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

教育教学

资料收集

曲婷婷

中小学二级教师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

信息化教学

整理资料

王迪

中小学二级教师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

信息化教学

整理资料

 

王壮

中小学二级教师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

信息化教学

整理资料

 

二、课题主持人的教科研情况

课题主持人曾承担的教育科研情况

课题级别

市级

课题名称

《网络对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课题完成情况

已结题

课题主持人发表或出版的主要论文或论著

论文或论著名称

发表报刊及日期

出版部门

合作人

浅析面对中考新变化,历史课堂教学

应该怎么做

 

 

 

 

 

 

 

 

 

 

 

 

 

 

 

 

 

 

三、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1.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1)课

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各学科根据国家的要求定出了“核心素养”具体内容。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

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已经或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信息化教学的建设与应用日益成为一个热点与难点问题。

2)课

结合实际学情,整合历史学科知识,指导学生把握生活时空、人地关系,落实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全球视野,促进综合思维的发展,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完善信息化教学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建设与应用。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2.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⑴本课题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研究现状:随着信息化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在诸多领域都在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促进了教育行业的进步。现如今,信息化教学逐渐成为了一种较为常用的教学方式,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从而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整体质量。

研究趋势: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逐渐走进教室,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将知识化繁为简、化虚为实,积极助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让知识更生动形象、更具魅力,让课堂教学更扣人心弦、更具吸引力。历史是一部社会教科书,是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宝库,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和综合性。初中历史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将信息技术融入历史教学,一方面,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将抽象的历史知识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以此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时空体系,呈现史实资料,以此将核心素养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⑵本课题预计有哪

①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探究,对教学实践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②历史老师要在观念上更新,在专业上提升,在教学中渗透,在日常中积累,真正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与创新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利用信息化教学坚持终身学习,增强修养;优化教学,因材施教;开展在线教研,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提升效能;交流反思,沉淀生活,运用信息化教学,用更好的方式从事教学工作。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3.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历史学科素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基本知识、关键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的综合表现,是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能够体现出的带有历史学科特性的品质。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探究,对教学实践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历史老师要在观念上更新,在专业上提升,在教学中渗透,在日常中积累,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与创新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通过应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培养核心素养。在日积月累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

4.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明确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此基础上各学科提出了基础教育的核心素养。历史学科提出了五大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家国情怀为其一。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跨学科渗透知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培养历史学科家国情怀,让学生的思维更开阔,适应素质教育。

(2)2021年下半年开始,我校在全体教师中推广使用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更加便利了信息化教学的实施。教师全方位丰富了自己的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个人空间的内容、完善了学校平台内容、完善了学科教研社区的内容。老师备授一节课的每一步都可以运用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从平台上选取备课资源,到平台上学校教研社区的打磨,到课堂上用互动课堂、教学助手更加便捷的授课,提升了老师们的备授课能力。

 

四、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1.课题研究的依据

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明确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提出新的具体要求。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时代要求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基于这种深刻的时代背景,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会相应有所调整,会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多做文章,试卷一定会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彰显新时代特征、体现正面价值引领,反映当代科技社会发展,加强导入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考查元素。试卷会充分体现“育人”宗旨,把中考命题作为初中阶段最后的“育人”关口去对待,引导学校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22年4月6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中考命题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市进一步做好2022年中考命题工作。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作为“双减”政策实施后第一次中考,教育部明确尚未实行省级统一命题的省份,力争2022年实现省级统一命题,到2024年实现中考省级统一命题。

为深入贯彻“双减”政策,落实教育评价改革要求,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要求,结合各市命题评估报告, 山东省教育厅组织研制了 《山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学科命题指南( 2022 版) 。

 

 

 

2.课题研究的目标(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

(1)明确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以增强教育的目的性。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大变动,现在考试的依托是核心素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家国情怀。这些核心素养的提升是渗透在每节课的。这就要求我们改变灌输方式,试着讲活一个知识点,老师要大胆尝试、大胆突破、大胆挑战。

(2)探求信息化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将核心素养落到实处。老师在备课中,充分运用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运用更加便利的信息化手段培养核心素养。通过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让自己在多次打磨中快速成长。

(3)促进老师转变教育观念,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需要研读的不仅是山东省各地市的中考题,更不仅仅再局限于近五年的聊城市的中考题。而是拓宽范围,去看北京等地的中考题,看近五年的高考题,让自己的眼界宽之又宽,让自己的思维高度活跃,才能让自己的课堂变起来适应中考的变化。只有让自己的课堂适应中考的方向,学生才能适应中考。我们可以通过中学历史教学园地、通过各种接受培训的机会,努力提升自己。专家指引的方向就是我们攀登高峰的阶梯。

 

 

 

 

 

 

 

3.研究内容(研究内容分解与具体化)

1)研究对象

我校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全体学生。

2)总体框架

有效挖掘和利用课堂教育资源,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调整与改进教学方法,研究有效进行培养核心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究信息化教学多样化手段。

3)主要目标

明确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以增强教育的目的性。

探求信息化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将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进老师转变教育观念,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④指导老师充分挖掘利用聊城智慧教育平台教育资源,为学生创造有利于渗透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环境。

4)重点难点

信息化教学对核心素养的培养的现状研究;

寻找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历史核心素养的切入口和研究路径及方法;

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4.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成、阶段负责人)

1准备阶段:2023.2——2023.3

①组织课题讨论会,请上级领导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论证,为方案的修订完善提供意见和建议。

②修订方案。根据领导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修订,使之更趋完善。

③组织动员。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课题研究方案,调动全体教师参与课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④建立课题组,并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2实施阶段:2023.4---2024.1

①现状调查。

②按照课题实施计划,组织开展各项实践研究活动。

③在实践研究过程中,认真搞好课题研究资料收集和汇总工作。

④研究过程中,组织中期课题研究小结和成果展示活动。

⑤根据课题实践研究的需要,组织有关理论辅导讲座,以不断提高课题研究参与者的水平。

3总结阶段:2024.2---2024.3

①课题研究资料整理  

②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③召开结题会议

 

 

 

 

5.研究方法设计(对应研究目标、内容、过程,对方法

进行具体设计)

(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资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2)现状调查法:对本校信息化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实质性数据的积累作好准备。

(3)实践研究法:组织发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构建信息化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实践,师生参与课题研究,探索最佳途径。

(4)个案研究法:对课题研究过程中,涌现出的典型个案进行分类分析。

(5)总结归纳法:对部分教师的先进、可行性经验、创新之处总结归纳,推广铺开。

6.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为了高质量完成好本课题,课题组全体成员先期共同阅读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了大致了解,为确定课题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同时我们还查阅了大量信息化教学的有关资料,了解了该课题的相关研究成果、最新信息动态。 

(2)我校是数字校园试点学校,在信息化教学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学校领导对教科研工作高度重视,“科研兴校”已成为广大教职员工的共识。学校具有良好的教科研传统习惯,教科研氛围浓郁,成果显著,研究成果在校内外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4)学校在课题研究,教师外出学习、各类培训以及进修等方面的经费支持不遗余力,学校经常邀请专家来我校进行讲座,本课题所需的师资培训与资料编制等经费都能得到充分保障。

 

 

7.预期研究成果(成果的形式及完成时间)

(1“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研究报告 (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

(2)“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论文汇编 

(3)“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效能展示及分析 

力争在2024年9月份,能在义务教育初中学校做经验和理论推广,必将推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推荐人意见

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课题主持人,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且主持过市级以上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的专家填写推荐意见。推荐意见要从课题主持人的“专业水平”、“科研能力”、“组织能力”等方面陈述。

推荐人姓名

陈玉燕

专业技术职务

中学高级教师

主持过的课题

《网络对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工作单位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

推荐意见:我们学校大力倡导教育科学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提供了环境和条件,课题组全体成员科研能力强,教学方法优秀,成绩突出,班级管理能力强。全组成员能团结积极工作,体现极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本课题会取得预期的效果,故本人同意推荐李敏同志实施本课题研究。

推荐人签字:

年  月   日

推荐人姓名

陈艳霞

专业技术职务

中学高级教师

主持过的课题

《课堂教学中学生注意力培养的研究》

工作单位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

推荐意见:本课题的研究有学校优质的信息技术资源作充分保证,有注重研究、积极探索的课题组成员的人力资源保证,全组成员能团结协作积极工作,体现极强的凝聚力。课题组长同志业务能力强成绩突出,相信在她的主持下,本课题会取得预期的成果,故本人同意推荐李敏同志实施本课题研究。

推荐人签字:

年   月  日

微信图片_20241106142911

 

冠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开题报告

 

 

课题批准号 GJ221228                 

课 题 名 称  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        

核心素养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 李敏                     

所 在 单 位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        

填 表 日 期 2023年3月31日              

 

 

冠县教育和体育局教育科学研究室 制

2024年11月

 

一、   开题活动简况

(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附开题活动照片1张

开题时间:2023年3月31日

开题地点: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会议室

主 持 人:教科室主任曲婷婷 课题主持人李敏

评议专家:肖玉景、陈艳霞

参与人员: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课题组成员李敏、刘伟丽、任慧燕、田素霞、张政、曲婷婷、王迪、王壮

 

 

微信图片_20230403112653

 

 

 

 

 

 

 

 

 

二、开题报告

(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5000字左右,可加页)。

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开题报 

一、课题的提出 

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各学科根据国家的要求定出了“核心素养”具体内容。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已经或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信息化教学的建设与应用日益成为一个热点与难点问题。

2021年下半年开始,我校在全体教师中推广使用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更加便利了信息化教学的实施。教师全方位丰富了自己的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个人空间的内容、完善了学校平台内容、完善了学科教研社区的内容。老师备授一节课的每一步都可以运用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从平台上选取备课资源,到平台上学校教研社区的打磨,到课堂上用互动课堂、教学助手更加便捷的授课,提升了老师们的备授课能力。

 历史学科素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基本知识、关键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的综合表现,是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能够体现出的带有历史学科特性的品质。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探究,对教学实践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通过应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培养核心素养。在日积月累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

二、研究的内容

确定研究的主要目标 

1.明确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以增强教育的目的性。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大变动,现在考试的依托是核心素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家国情怀。这些核心素养的提升是渗透在每节课的。这就要求我们改变灌输方式,试着讲活一个知识点,老师要大胆尝试、大胆突破、大胆挑战。

2.探求信息化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将核心素养落到实处。老师在备课中,充分运用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运用更加便利的信息化手段培养核心素养。通过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让自己在多次打磨中快速成长。

3.促进老师转变教育观念,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需要研读的不仅是山东省各地市的中考题,更不仅仅再局限于近五年的聊城市的中考题。而是拓宽范围,去看北京等地的中考题,看近五年的高考题,让自己的眼界宽之又宽,让自己的思维高度活跃,才能让自己的课堂变起来适应中考的变化。只有让自己的课堂适应中考的方向,学生才能适应中考。我们可以通过中学历史教学园地、通过各种接受培训的机会,努力提升自己。专家指引的方向就是我们攀登高峰的阶梯。

三、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资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2.现状调查法:对本校信息化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实质性数据的积累作好准备。

3.实践研究法:组织发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构建信息化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实践,师生参与课题研究,探索最佳途径。

4.个案研究法:对课题研究过程中,涌现出的典型个案进行分类分析。

5.总结归纳法:对部分教师的先进、可行性经验、创新之处总结归纳,推广铺开。

四、课题组织

组长:李敏

副组长:曲婷婷、刘伟丽

课题组成员:刘伟丽、任慧燕、田素霞、曲婷婷、张政、王迪、王壮

指导专家: 肖玉景、陈艳霞

五、课题组人员及分工

1.主持人李敏与课题组成员均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很强的实践能力,喜爱教科研,勇于实践,善于反思,乐于助人,勤于总结,他们大多是市县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很多教师是市赛课一等奖获得者。该课题组是一个结构合理、具有先进教学理念的良好的教科研集体。

2.课题主持人李敏,擅长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心理课程,负责探究《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实际案例

3.课题负责人曲婷婷,擅长理论指导,主要负责课题相关理论指导以及《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论文撰写。

4.课题负责人刘伟丽、田素霞,擅长实践研究,主要负责问卷调差等问题设计汇总以及《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课例收集

5.课题负责人王壮,擅长教学管理,主要负责《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资料整理。

6.课题负责人任慧燕、王迪,擅长学生管理,擅长心理研究,主要负责《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个案研究。

7.课题负责人张政,擅长学生管理,主要负责《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课堂研究。

课题组成员均以研究为己任,采用“实践+反思+研讨+再实践+再反思+再研讨”的形式进行,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提升发展。

六、实施过程

1.准备阶段:2023.2——2023.3

1组织课题讨论会,请上级领导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论证,为方案的修订完善提供意见和建议。

2修订方案。根据领导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修订,使之更趋完善。

3组织动员。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课题研究方案,调动全体教师参与课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4建立课题组,并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2.实施阶段:2023.4---2024.1

1现状调查。

2按照课题实施计划,组织开展各项实践研究活动。

3在实践研究过程中,认真搞好课题研究资料收集和汇总工作。

4研究过程中,组织中期课题研究小结和成果展示活动。

5根据课题实践研究的需要,组织有关理论辅导讲座,以不断提高课题研究参与者的水平。

 

 

3.总结阶段:2024.2---2024.3

1课题研究资料整理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召开结题会议

七、预期的目标和结果(含阶段性成果)以及创新之处 

1.明确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

2.探求信息化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3.促进老师转变教育观念

4.指导老师充分挖掘利用聊城智慧教育平台教育资源

文字成果

1.《课题调查报告及实施方案》

2.《课例设计》

3.《跨学科渗透核心素养的探究》

主要创新点

1.在学术思想、学术观点方面的特色和创新:

针对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可行的切入口和方法。并形成对全体教师具有指导意义的策略和方法。

2.在研究方法的特色和创新:

(1)将“核心素养”与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相结合,成为学生陶冶情操、涵养人生、传承文明、强健心灵、提升自我的工具。

(2)历史老师要在观念上更新,在专业上提升,在教学中渗透,在日常中积累,真正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与创新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3)利用信息化教学坚持终身学习,增强修养;优化教学,因材施教;开展在线教研,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提升效能;交流反思,沉淀生活,运用信息化教学,用更好的方式从事教学工作。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策略

1.有效挖掘和利用课堂教育资源,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调整与改进教学方法,研究有效进行培养核心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3. 研究信息化教学多样化手段。

九、预期成果

1.“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研究报告(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

2.“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论文汇编

3.“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效能展示及分析 

十、相关保证

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研究人员:素质精良,结构合理。

2.研究资料:多媒体技术知识,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教育学、心理学。

3.研究设备:现在有的先进教育资源,智慧白板、实物投影站台、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

4.科研经费:投入资金2000元,增加教师学习研究。

课题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三、专家意见

(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限1000字左右。)

开题报告专家评议要点      

专家组听取了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审阅了课题研究的有关前期准备材料,经过认真评议,形成如下论证意见:      

1.课题选题具有研究价值。课题立足于当今世界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根据课程标准落实核心素养的需要,研究“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这一课题意义深远。通过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跨学科渗透知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培养历史学科家国情怀,让学生的思维更开阔,适应素质教育。所以,课题的主导思想及其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及推广意义。 

2.课题研究目标明确。通过明确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以增强教育的目的性。通过探求信息化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将核心素养落到实处。通过促进老师转变教育观念,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题贴近教育现状,有较强的可行性。课题定位了理论目标和实践目标,既兼顾了学术价值又突出了实践意义。 

3.课题研究内容具体详实。根据学校信息化教学现状,课题组依托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将信息化教学渗透到核心素养的培养中,较为准确地把握了课题研究的方向,面向实际,有较强的实用性。建议对研究范围、研究对象做更清晰的界定,加强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的关联度,并适当细化和具体化。 

4.课题研究方法得当。如课题中的多种研究法综合,能保证课题研究真正服务于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5.课题研究计划全面。首先,课题组成员结构合理,研究任务的分工较明确。其次,在研究计划中,按时间序列、内容序列进行了详细的过程设计,并对实施阶段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划分。

建议

1.本课题涉及到核心素养、信息化教学,面很广,研究内容很多,为保证课题研究的实施,建议举行参考文献读书会,集中时间培训提高课题研究能力

2.可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并把课题研究和学校电教工作结合起来,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中。 

3.课题研究预期成果多样化。根据研究目标,建议教师多渠道收集研究信息资源,对实施计划不断完善与总结,形成预期成果。

专家组一致同意本课题按开题报告进行研究。

 

 

 

 

评议专家组签名

 

 

 

                                           

 

 

 

 

 

 

 

四、所在单位意见

本课题由李敏同志担任课题组负责人,课题组全体成员均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完全能够胜任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我单位将为本课题研究实验所需的时间、人力、物力及经费提供保障,愿意承担本课题的研究与实验任务和信誉保证。

 

 

 

学校盖章

 

                                        年  月  日

 

五、县级教育科学研究室意见

 

 

 

 

 

 

 

 

 

 

盖 章

 

 

 

年  月  日

 

 

 

 

冠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中期报告

 

 

课题批准号GJ221228                 

课 题 名 称 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

核心素养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李敏                       

所 在 单 位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        

填 表 日 期 2023年12月17日                

 

 

 

冠县教育和体育局教育科学研究室 制

 

2024年11月

 


1中期检查活动简况:检查时间、地点、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附中期检查活动照片1张)

2023年12月17日评议专家陈玉燕、陈艳霞在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检查课题《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中期研究情况,参与人员:李敏、刘伟丽、任慧燕、田素霞、张政、曲婷婷、王迪、王壮

3

二、中期报告要点:研究工作主要进展、阶段性成果、主要创新点、存在问题、重要变更、下一步计划、可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左右,(可加页)。

针对本次研究的课题,研究组成员采取了统筹协作,分工配合的调研实践活动,现就活动展开的重要情况进行阐述。

1.研究工作主要进展:

1.理论学习活动。通过共同学习、参与县级培训活动等形式,使课题组成员进一步了解有关利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知识,构成相关课题的理性认识,为接下来的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2.撰写相关论文。课题组教师撰写关于如何“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论文,要求结合教师上课的真实实践,评出优秀论文。

3.实施调查研究。师生对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认可与接受是开展下一步研究即“如何运用信息化教学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故此在实施调查研究的前期我们进行了教师和学生对于运用多媒体开展信息化教学模式满意度的调查:对全校学生投入700份问卷,得到619份有效回馈;对全校教师投入56份调查问卷,得到56份有效回馈,得到信息化教学模式支持率的真实数据。

4.研究典型案例。依据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教研社区开展的多样化活动,研究论证其是否可以成为运用信息化教学提高历史核心素养的优质结合点。

5.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库。通过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发布多个专题活动,让老师充分参与平台活动,例如,县级论文评选、微课培训心得体会、爱国主义短视频等活动,逐步积累素材初步建设校级优质教学资源库。

6.征集优秀课例。征集采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开展的优秀课例,特别是收集参评县市级各类教学比赛的教师的教学设计,课题组成员交流,总结反思

 

 

 

 

 

 

 

 

 

 

 

 

 

2.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1.教学实践成果:初步构建了信息化教学模式,形成了借助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进行信息化教学的主要模式创设了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活动,如李敏老师组织学生通过人人通观看科技强国的微课,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教师发展成果:课题教师撰写了信息化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反思。开发并实施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信息化历史教学案例,如《古希腊罗马文化》《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等优质课例,在片区教研中展示推广,获得一致好评,为其他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范例。

3.理论成果:深入探究了信息化教学与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理论关联,课题组成员写出了相关课题研究论文。

4.资源建设成果逐步完善了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冠县崇文中学历史校级教研社区的内容。

 

三.主要创新点:

1.本研究活动在了解构建信息化教学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情况下,不仅通过学生深入了解信息化教学达到的预期效果,也通过历史学科教师真实地了解现状,并及时调整构建信息化教学的方法。

2.本研究活动理念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3.本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传统的线下历史教学模式只能让学生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分组编码”,而利用多媒体信息化教学能很好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其在深度、广度、高度“三维空间”上更全面的丰富知识内容。

四.存在问题:

1.本课题组采取的调查问卷方式,可以高效快捷地整合信息,形成校园大数据。但不足之处在于调查信息的真实性,由于学生对于教育工作者的敬畏和不信任,有不少的学生面对调查问卷可能不会选出自己最真实的情况,这就带来一个问题,调查得到的信息可能是偏颇的。

2.理论水平欠缺。

3.缺乏专业引领。

五.下一步计划

重点进入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23年12月 —2024年1月),按方案中给出的方式进行实践活动,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性研究,积累实践资料,形成阶段性成果,提出修正方案。根据学生特点及学校设施,落实好利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案,实现全体师生在历史学科方面认知的全方位飞跃。

1.加强理论学习,继续将课题研究与理论学习研讨结合起来,同时加大向专家、学者请教的力度,向教科研工作卓有成效的学校请教学习。

2.加强团队备课的力度,加强听课、评课,研究该教学模式。

3.撰写课题报告,推广科研成果,申请课题鉴定。

4.反复对学生进行自律和自控能力方面的教育,尽最大可能减少多媒体教学产生的不良影响。 

5.课题组成员及全体教师继续加强多媒体教学软件使用的培训及使用,反复实践,并在年级组和全校举行交流,取得初步成果。

6.督促课题组成员完成成果的转化,撰写相关研究论文、案例分析报告、研究报告等。

课题的总结阶段(2024年2月-2024年3月)

1.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完善利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基础。

2.阶段性成果明显,教师理论水平、课堂采用信息化教学方法的水平均有提高。

3.教师进行分析、反馈、总结实践材料,总结出一套理论与实践并存的具有可行性的信息化教学方法进而应用到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上去。

4.修正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并进行经验推广,撰写研究报告,进行成果鉴定及推广研究成果。

.可预期成果

1.学生方面:学生主动、自由、快乐、有效的学习,从而在深度、广度、高度“三维空间”上丰富学习内容,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教师方面:依托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初步建设优质的校级教学资源库,打造高质量的校级智慧教育平台,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能力,带领青年教师成为“成长”型教师。

课题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三、专家评估要点:侧重于过程性评估,检查前期课题研究计划落实情况,进行可持续性评估,调整研究计划建议等,限1000字左右,(可加页)。

专家组听取了课题研究的中期报告,检查了前期课题研究计划,审批了课题研究的最新进展情况。经过认真评议,形成以下论证意见:

1.课题研究目标明确。

旨在通过本课题,提高教师及学生关于信息化教学方法以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便于开展教学的实质性工作,丰富教师及学生的实践经验。课题贴近社会实际,有较强的定位性,且开展的活动便于日常教学的实施,使该模式理念能够得到快速普及。

2.课题研究内容具体。

课题以信息化教学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为主体。较为准确地把握了课题研究的方向,有较强的实用性。建议对研究范围、研究对象做更清晰的界定,加强研究内容和目标的关联度,并适当细化和具体化,明确学校应该如何具体实施。

3.课题研究开展的扎实有效。

符合课题申报书和开题报告的研究进度,研究时间与内容匹配。完成了研究样本的确定,调查问卷的设计与答卷,对获得的大量调研信息和数据进行了汇总。针对问卷结果开展研讨,初步形成了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一般策略,进而明确分工,结合学科教学逐步推进。可操作性强,易于落实。

4.课题研究方法得当。

课题的研究方法,能保证课题研究真正服务于教学改革。注意研究方法实施时的科学性、规范性。

5.课题研究计划全面。

课题组成员结构合理,任务分工较明确。其次,进行了详细的过程设计。最后,专家建议课题组应定期组织开展研讨会、阶段分析会,交流研究心得与成果,并把课题研究和学校实际工作的开展联系起来,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中。

6.课题前期研究计划得到比较认真的落实。

预期工作任务达成度较高,为下一步的深化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全面完成研究任务提供了保障,相信在领导的大力支持、课题组成员的团结合作,先进教师引领及学生积极配合下,定能使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但为使研究有序推进、走向完善,建议课题组加强课题理论学习,明确课题研究内涵,加大课题研究深度。

7.课题研究时间较为合理。

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了调研及实践活动,计划性明确。

专家组一致同意本课题按中期报告、实施方案进行研究。

 

 

评议专家组签名

年  月  日    

 

 

 

 

 

 

 

 

 

 

 

 

 

 

四、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开题报告和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1000字左右(可加页)。

 

 

 

 

 

 

 

 

 

 

 

 

 

 

课题主持人签名

 

 

 

课题成员签名:

                          

 

 

 

 

 

                         年  月  日                              

5所在单位意见

该课题研究过程符合课题研究程序,有计划、有方案,落实到位,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形成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对后续研究提出了方向,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师们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因此,对课题组前期所做的研究工作给予肯定,同意进行下一步研究。

 

 

学校盖章

                                        年  月  日

县教育科学研究室意见

 

 

 

 

 

 

 

 

 

 

 

 

 

 

 

县教育科学研究室盖章

 

                                        年  月  日

 

 

 

 

 

 

 

附件3                                       (   )鉴字     号

 

 

冠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成果鉴定书

 

课 题 名 称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  

核心素养的研究                       

 

课题承担者 李敏                        

 

工 作 单 位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         

 

研究起止时间    2023  3 月至  2024  12  

 

组织鉴定单位  冠县教育科学研究室                 

鉴 定 方 式 会议鉴定                           

 

鉴 定 日 期  2024年12月                        

 

 

冠县教育和体育局教育科学研究室

 

2024年11月

 


 

成果鉴定须知

 

1.凡冠县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均应在研究工作完成后对成果进行鉴定,并由冠县教育科学研究室组织验收。

2.课题完成后,课题第一负责人及其所在单位应及时向冠县教育科学研究室提出课题结题申请,并填写课题成果鉴定书。

3.鉴定方式有两种,包括会议鉴定和通讯鉴定。鉴定组专家一般由57人组成,专家人选由县教科室相关人员和县课题专家库随机抽取人员共同组建。

4.课题组负责人向县教科室提供课题结题材料。课题结题材料包括:课题立项通知书(复印件)、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研究成果主件(论著或课题研究报告)、研究成果附件(已发表的系列研究论文、获奖情况、媒体报道、会议记录、调查表格等材料复印件),重要变更申请等,以上材料必须统一装订成册。

5.鉴定组专家应本着科学的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照课题申请书预期要达到的目标,对成果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审,并形成鉴定组集体鉴定意见,提交县教科室。县教科室根据专家组的意见,决定是否通过鉴定。对通过鉴定的课题颁发课题成果鉴定书(结题证书)。

6.课题鉴定完成(结题)后,课题负责人应将完整的课题研究成果材料、课题成果专家鉴定意见表、结题证书(或复印件)一并送交所在单位档案室存档,县教科室留一套备案(一般不予退回)。

7.冠县教育科学研究室通讯地址:冠县建设南路世纪大厦(行政办公服务大楼)427室,冠县教育和体育局教育科学研究室。

邮政编码:252500             电话:5233578

冠县教育科学研究室

一、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

《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主持人姓名

李敏

课题批准编码

GJ221228

通讯地址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

邮编

252500

联系电话

13561202062

电子信箱

40894321@qq.com

课题组主要成员名单

姓 名

工作单位

职务和职称

对课题主要贡献

刘伟丽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

中教一级

课题实施与信息提供

任慧燕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

中教一级

参与课题实施

田素霞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

中教一级

参与课题实施与数据收集分析

张政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

中教一级

课题实施与资料收集

曲婷婷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

中教一级

参与课题实施

王迪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

中教二级

参与课题实施

王壮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

中教二级

参与课题实施

 

二、成果简介

(内容提示: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取得的主要成果、存在的问题等)

一、成果简介(应含其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课题编号为:GJ221228

该课题基于历史课程目标的要求,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研究方向,旨在通过信息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而为中考做好准备,为高中学习做好衔接,为高考奠定基础,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拓宽自己的思维,为做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准备。

学术价值:

2022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指出,历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2022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互联网成为人们的重要信息来源之一。要注重利用互联网开发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通过专业数据库、历史教育网站等平台,获取文档、图像、音频、视频等有助于教学的网络资源;教师要提高信息筛选能力,依据教学需要,筛选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结合学情进行恰当的组合加工,增强线上与线下资源的融合利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社会效益:

历史课程的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通过使用信息化的教学方法进一步让学生初步学会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看待历史、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察历史、依靠可信史料了解和认识历史、学会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形成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具有国际视野,有理想、有担当。

二、取得的主要成果

通过一年的课题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

1.参与率高

学生100%参与,教师100%参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升。

2.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1)丰富了原有的知识结构,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参与历史信息化的学习、体验、研究活动,老师们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应用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2)提升了历史学科教师的整体教研能力

多名教师在全市、全县多个教学教育领域受到嘉奖,多篇论文、课例获奖发表。课题研究期间,多位课题组成员取得了优异成绩。

(3)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我们充分发挥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的重要作用,构建信息化教学平台,借助丰富的智慧教育平台的教学资源,带给学生全新的视角。让信息化技术可以为教师所用,最大限度的提升了信息化教学的实效性,将信息化技术更好的应用于历史课程的实践教学研究中。

3.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发展

(1)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得到了提高

通过精心设计的跨学科课程与教学活动,如历史故事创作与政治文化解读相结合、语文经典诵读与历史背景分析相呼应,学生能够全方位、多维度地接触传统文化,从而有效提高传统文化素养,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创新者,在现代社会中延续并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

(2)学生的道德品质、核心素养大大提升

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自律能力逐步增强,在思想品质、身体心理、审美情趣、劳动技能、交流合作等方面素质都得到了健康和谐的发展,树立了正确的道德观念,促进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优良行为习惯的养成,乃至整个精神风貌的改变,在家庭中懂得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和睦同心、诚实守信,在学习中有进取心,能团结同学、尊敬老师、遵守纪律,从而实现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3)学生的网络信息素养有了很大提升

随着信息化教学的开展,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等,进行正确的三观教育,学生们提高了媒介素养,学会了合理利用网络,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的学生越来越多,学会了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学会了在网上传播正能量,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存在的问题

课题试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也确实遇到了许多问题,阻碍了实验的深入发展。我们可以利用的信息化教学的渠道较为单一,大多通过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带领学生参与活动,活动的次数和活动的内容较少。

四、今后的设想

1.要加强学习

通过这次课题研究,深感我们的研究水平还达不到一定的标准,需要加大理论学习力度,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

2.不断探索,致力推广

关于《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这一课题,我们将持续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及时关注信息化带给学生的利弊,在课题结题之后我们仍将继续相关理论的研究,以进一步拓展课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总之,通过这一年多的课题实践研究和部分应用,充分证明了本课题的研究是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也是科学有效的。本课题研究必将推动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实现一个学科带动多个学科,一个学科带动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带动一个县区的良性发展,从而促进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提交鉴定的成果主件、附件目录

主件

1.《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开题报告

2.《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中期报告

3.《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研究总报告

(二)附件

1.《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论文集

2.《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案例集

3.《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心得体会

4.《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课例

5.《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观评课活动总结

6.《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调查问卷与分析

7.《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荣誉证书

8.《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其他活动                                                                                                                                                                                                                                           

 

 

四、成果鉴定意见

课题/成果信息

 

课题名称

《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成果名称

 

负 责 人

李敏

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

所在单位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

课题批准号

GJ221228

鉴定专家信息

姓    名

职务(称)

工作单位

 

 

 

 

 

 

 

 

 

 

 

 

 

 

 

鉴定意见

 

 

 

 

 

 

 

 

 

鉴定专家签字:

 

 

年  月  日

 

 

五、组织鉴定单位意见

 

课题批准号: GJ221228

 

课题名称: 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李敏

 

所在单位: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

 

 

 

 

 

 

 

 

 

 

 

 

 

冠县教育和体育局教育科学研究室   

年     月    日       

 

冠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研 究 总 报 告

课题批准号GJ221228                     

课 题 名 称 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         

心素养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李敏                          

所 在 单 位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                     

填 表 日 期 2024年12 月3 日                       

 

 

 

 

 

 

冠县教育和体育局教育科学研究室 制

《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研究总报告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李敏(中小学一级教师)主持完成了《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GJ221228)。课题组主要成员刘伟丽、任慧燕、田素霞、张政、曲婷婷、王迪、王壮。 

一、简介

1.标题

《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2.摘要

2023年3月,我校申请承担的冠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予于立项,本课题研究方向旨在借助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东风,推动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该课题基于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研究方向,旨在通过信息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而为中考做好准备,为高中学习做好衔接,为高考奠定基础,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拓宽自己的思维,为做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准备。通过带动学科教师参与该课题研究,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实现师带动师,师带动学生的良性发展,从而促进学生整体核心素养的提升,为教师和学生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主体部分

(一)研究问题:

1.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如何借助信息化教学这一手段,充分发挥其优势,有效培养初中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时空观念,使其能精准把握历史事件的时空定位;提升史料实证能力,学会辨析与运用史料;加深历史理解与解释水平,从多元角度认识历史;强化家国情怀,增进对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感等,进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效果。

具体目的:

(1)让教师适应信息时代带来的课堂教学变革;

(2)利用信息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3)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凝聚本学科老师的力量,借助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初步建设校级学科资源库,带动学科教师逐步成长,带动片区结对学校共同进步。

2.研究意义

本研究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

在教育教学理论层面,丰富了信息化教学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相结合的理论体系,为初中历史教学理论的发展提供新视角与支撑。

在教学实践方面,为初中历史教师提供了可操作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使课堂更生动有趣、高效互动。推动了历史教师做成长型教师,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明确自己专业发展的阶段定位,提升了教学能力,真正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与创新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对学生而言,能更好地激发其学习历史的兴趣与主动性,促进其全面深入地理解历史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其个人的文化素养积淀和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有利于传承与弘扬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课堂学习的日积月累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为做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了扎实准备。

3.研究假设

本研究假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整合多媒体资源、历史教学软件及网络平台等信息化工具,为学生创造更为丰富、多元、互动性强的历史学习环境。

在时空观念培养方面,利用历史地图动态演示等信息化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构建历史事件的时空框架,使他们更清晰地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地理位及相互关系,从而有效提升时空观念素养。

对于史料实证素养,借助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数字博物馆等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充足且多样的史料。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史料进行分析、甄别、解读,让学生在信息获取与辨析过程中掌握史料实证的方法与技能,学会运用史料来支撑历史观点,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

在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培养上,信息化教学可通过展示不同视角的历史解读视频、历史人物故事专题片等,激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学生在多元化的信息冲击下,能够深入分析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与影响,形成自己的历史解释。同时,生动的历史故事与影像资料能触动学生的情感共鸣,促使他们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与责任感,进而提升家国情怀素养。

综上所述,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将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产生积极且显著的推动作用,为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开辟新路径。

4.核心概念

信息化教学  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软件、在线学习平台、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等,将教学内容以更生动、直观、多样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打破传统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高效利用。

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包括时空观念,即学生能够将所学习的历史事件、人物等置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进行理解和思考;史料实证,强调学生学会收集、辨析、运用史料来论证历史问题;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历史解释,以史料为依据,是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家国情怀体现为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等多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

(二)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1.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该理论强调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初中历史课堂可借助多媒体资源、网络平台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历史素材与多样的互动交流机会。例如,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仿若置身特定历史时期,主动探索历史事件、人物及因果关系,构建自身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体系,而非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这有助于培养其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素养。

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具有多种智能,如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等。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充分调动这些智能以促进历史学习。如利用历史纪录片、图片等资源可激发学生的空间智能与语言智能,使其更好地理解历史场景与人物事迹;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则可锻炼学生的人际智能,在交流互动中深化对历史的认知,促进历史思维的发展,有助于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相关研究成果

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

国内研究

近年来,国内众多教育研究聚焦信息化教学与初中历史教学的融合。部分研究表明,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历史教学,能显著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与学习兴趣。例如,在对某地区初中学校的教学实践研究中发现,采用动画演示历史战役过程的班级,学生对相关历史事件的理解准确率较传统教学班级高出 20%左右,在时空观念与历史理解方面有更好表现。

还有研究指出,基于网络平台的历史拓展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能力。学生通过网络自主搜集、分析史料并在班级网络学习社区分享交流,其史料分析能力与对历史事件的逻辑阐述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以提升。

国外研究

国外相关研究注重技术创新对历史教学的影响。一些发达国家的研究显示,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可极大增强学生的学习沉浸感。如在英国的一项教学实验中,使用 VR技术让学生体验古埃及金字塔建造场景后,学生对古埃及历史文化的理解深度与记忆持久度大幅提升,在后续历史文化知识测试中平均成绩提高 15分以上,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与文化认同有积极促进作用。

此外,国外关于教育信息化资源整合的研究成果也表明,整合优质历史教学资源库与智能教学系统,能够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精准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初中历史教学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随着信息化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在诸多领域都在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促进了教育行业的进步。现如今,信息化教学逐渐成为了一种较为常用的教学方式,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从而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整体质量。

(三)研究程序

1.研究设计

(1)研究目标

①明确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以增强教育的目的性。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大变动,现在考试的依托是核心素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家国情怀。这些核心素养的提升是渗透在每节课的。这就要求我们改变灌输方式,试着讲活一个知识点,老师要大胆尝试、大胆突破、大胆挑战。

②探求信息化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将核心素养落到实处。老师在备课中,充分运用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运用更加便利的信息化手段培养核心素养。通过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让自己在多次打磨中快速成长。

③促进老师转变教育观念,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需要研读的不仅是山东省各地市的中考题,更不仅仅再局限于近五年的聊城市的中考题。而是拓宽范围,去看北京等地的中考题,看近五年的高考题,让自己的眼界宽之又宽,让自己的思维高度活跃,才能让自己的课堂变起来适应中考的变化。只有让自己的课堂适应中考的方向,学生才能适应中考。我们可以通过中学历史教学园地、通过各种接受培训的机会,努力提升自己。专家指引的方向就是我们攀登高峰的阶梯。

(2)研究步骤

①准备阶段:2023.2——2023.3

组织课题讨论会,请上级领导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论证,为方案的修订完善提供意见和建议。

修订方案。根据领导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修订,使之更趋完善。

组织动员。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课题研究方案,调动全体教师参与课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建立课题组,并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②实施阶段:2023.4---2024.1

现状调查。

按照课题实施计划,组织开展各项实践研究活动。

在实践研究过程中,认真搞好课题研究资料收集和汇总工作。

研究过程中,组织中期课题研究小结和成果展示活动。

根据课题实践研究的需要,组织有关理论辅导讲座,以不断提高课题研究参与者的水平。

③总结阶段:2024.2---2024.3

课题研究资料整理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召开结题会议

(3)预期成果

①研究报告:撰写《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报告》,详细阐述研究过程、结果和结论,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参考。

②教学案例集:整理和汇编一系列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优秀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课件、教学反思等内容,为历史教师提供教学范例和资源共享。

③学生作品展示:收集和展示学生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创作的历史作品,如历史思维导图、学习心得等,体现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成果。

④教师发展成果:参与研究的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形成一批相关的教学研究论文和教学经验总结,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研究对象

全校所有班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历史学科老师为重点研究人员。

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资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2)现状调查法:对本校信息化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实质性数据的积累作好准备。

(3)实践研究法: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构建信息化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实践,师生参与课题研究,探索最佳途径。

(4)个案研究法:对课题研究过程中,涌现出的典型个案进行分类分析。

(5)总结归纳法:对部分教师的先进、可行性经验、创新之处总结归纳,推广铺开。

4.技术路线

(1)准备阶段

①文献调研与分析

广泛查阅国内外关于信息化教学、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等方面的文献资料。重点关注信息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智慧白板软件等)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案例,以及对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成果。通过对文献的梳理与分析,明确研究现状、找出研究空白与可借鉴之处,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经验参考。

②教学现状调查

设计针对初中历史教师与学生的调查问卷。对教师的调查主要涵盖其对信息化教学工具的使用频率、熟练程度、教学应用方式,以及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与教学实践情况;对学生的调查则着重了解他们对语文、政治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现有的信息化学习工具使用经历、在语文、政治、历史历史学习中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及期望的学习方式等。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深入了解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信息化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的实际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从而确定研究的切入点与重点方向。

(2)研究实施阶段

①信息化教学资源整合与平台构建

依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筛选并整合优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包括历史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依托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构建具有系统性、针对性的校级教学资源库。

②教学实践与干预

在班级开展基于信息化教学的历史课程教学实践,根据不同的历史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例如:利用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活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顺序;借助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引导学生进行史料搜集与分析,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撰写历史小论文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能力;通过播放历史纪录片、人物传记片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情感共鸣,增强其家国情怀素养。

(3)研究总结与推广阶段

①数据整理与分析

全面收集研究过程中的各类数据,包括问卷调查结果、教师教学反思等。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数据分析,总结信息化教学对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提炼出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研究结论。

②成果总结与撰写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与研究结论,撰写研究报告与论文。研究报告应详细阐述研究背景、目的、方法、过程、结果与结论,重点突出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与实践模式,以及研究过程中的创新点与实践经验。论文则聚焦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与重要发现,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与实践经验总结,为教育领域的同行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同时,整理编写初中历史信息化教学案例集等成果资料,以便于研究成果在更大范围内的推广与应用。

(4)成果推广与应用

通过举办校内教师培训活动,将研究成果向同学科教师进行推广。通过参与片区教研活动,在更大范围内检验与完善研究成果,推动信息化教学在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广泛应用,促进初中历史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研究发现或结论

1.信息化教学对时空观念培养的成效

通过多媒体资源展示历史地图等,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时空背景。例如,在学习世界历史中“新航路开辟”时,借助地图呈现航海路线,学生清晰把握了不同航线的起始点、途经地区及时间顺序,有效构建起时空框架,显著提升了时空定位与转换能力,且在后续相关历史时期学习中能主动关联时空要素。

2.对史料实证素养的影响

通过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为教师和学生积累丰富多样的史料资源,如历史文献、影像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筛选、分析这些史料,他们辨别史料价值与真伪的能力逐步增强。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为例,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在网上搜集丝绸之路相关史料并分析其对文化交流的作用。学生学会从多源史料中提取关键信息,用史料支撑观点,史料实证意识和能力明显提高。

3.在历史理解与解释方面的成果

信息化手段呈现多元视角的历史解读材料,如不同学者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视频、文章等,拓宽了学生视野。如学习“美国独立战争”,学生接触到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分析战争起因、过程和影响的资料,能深入理解事件复杂性,且在阐述观点时更具逻辑性和深度,历史解释能力得到锻炼提升。

4.对家国情怀培养的作用

借助信息化教学展示民族英雄事迹、国家发展历程等视频和图片资料,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在“抗日战争”教学中,播放抗战纪录片片段,学生深刻感受到先辈们的英勇无畏和爱国精神,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油然而生,家国情怀得以强化,且转化为积极学习历史、传承文化的内在动力。

5.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部分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技术掌握不够熟练,在教学中应用时出现技术故障或不能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的情况。同时,网络信息繁杂,学生在自主搜集史料等学习过程中可能受到错误信息误导,需要教师加强引导与监管。此外,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教师筛选优质资源的难度较大,这些问题都有待在后续教学实践中进一步解决与完善。

(五)分析和讨论

1.信息化教学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契合性

信息化教学以其丰富的资源呈现形式和强大的交互性,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高度契合。例如,其直观的图像、视频展示能将抽象的历史概念具象化,有助于学生构建时空观念。在学习古代王朝的疆域变迁时,通过动态地图演示,学生可清晰看到不同时期的领土范围及演变过程,使时空信息更易被理解与记忆。同时,网络上海量的史料资源为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提供了素材库,学生可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一手和二手史料,进行对比分析与论证。

2.不同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有效性差异

在研究中发现,不同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对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存在差异。多媒体课件在整合教学内容、系统呈现历史知识体系方面表现出色,有助于学生整体理解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和发展脉络,从而提升历史理解能力。

3.教师角色的新要求与应对策略

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深刻转变。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资源的筛选者和学习过程的组织者。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教师需要具备高效筛选优质教学资源的能力,例如,从众多历史纪录片中挑选出与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水平相匹配的片段。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信息化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如教授学生如何批判性地分析史料来源和可信度,以避免学生被不实信息误导。然而,部分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方面存在不足,这成为制约信息化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学校应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反思与合作交流,共同探索信息化教学的最佳实践路径。

4.学生个体差异与信息化教学适应性

学生个体在信息技术掌握程度、学习风格和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对信息化教学提出了挑战。一些信息技术基础较好、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迅速适应信息化教学模式,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习深度和广度,主动参与在线讨论和探究活动,其核心素养提升效果明显。而对于部分信息技术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能会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如操作复杂的学习软件或在海量信息中迷失方向。教师需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指导,例如,为信息技术基础薄弱的学生提供专门的技术培训和简化的学习任务,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使全体学生都能在信息化教学中受益,实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六)建议

1.需要改进的事项

(1)要加强学习

通过这次课题研究,深感我们的研究水平还达不到一定的标准,需要加大理论学习力度,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

(2)不断探索,致力推广

关于《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这一课题,我们将持续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在课题结题之后我们仍将继续相关理论的研究,以进一步拓展课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这一年多的课题实践研究和部分应用,充分证明了本课题的研究是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也是科学有效的。本课题研究必将推动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实现一个学科带动多个学科,一个学科带动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带动一个县区的良性发展,从而促进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

2.根据研究结论获得的启示

(1)教学模式革新势在必行

传统讲授难以全方位激活学生历史思维,信息化教学凭借丰富史料数据库,能迅速将学生拉进特定历史情境,沉浸式感知时代氛围。教师应积极转型,从知识灌输者变为学习引导者,围绕核心素养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线上探究任务,打破课堂时空局限,持续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欲。

(2)资源整合与精准应用

海量网络资源良莠不齐,教师要炼就筛选“火眼金睛”,精准选取契合课程标准、贴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素材。例如将原始史料与趣味动漫形式的历史解读结合,满足不同学习风格需求;针对学生薄弱的时空观念素养,推送编年体大事梳理、地图变迁演示等内容,实现靶向提升,让每个学生在信息化浪潮中都能精准“汲取”养分。

(3)促进师生多元互动

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高频互动,不仅能强化学生理解记忆,更能在思维碰撞中涵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使学生学会有理有据阐述观点,提升批判性思维与表达能力,让历史学习成为动态、开放的成长旅程。

三、主要成果

历史课程目标要求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为此我们借助数字校园建设的东风,充分发挥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教研社区的作用,通过发布教师活动,共同研读课标、分析中考、加强教研、充实资源,逐步建设完善校级教研社区。通过发布学生活动,让学生接受多样方式的学科教育,拓宽历史思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为做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准备。

通过一年的课题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

1.参与率高

学生100%参与,教师100%参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升。

2.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1)丰富了原有的知识结构,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参与历史课的学习、体验、研究活动,老师们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2)提升了历史学科教师的整体教研能力

多名教师在全市、全县多个教学教育领域受到嘉奖,多篇论文、课例获奖发表。课题研究期间,多位课题组成员取得了优异成绩。

李敏市级优质课二等奖2024.01

李敏县优质课一等奖2023.10

李敏县公开课2023.04

刘伟丽县优质课二等奖2023.10

任慧燕崇文街道优秀教师2023.09

田素霞县优秀教师2023.09

田素霞县优质课一等奖2023.10

张政冠县师德标兵2023.11

曲婷婷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优秀教师空间2023.07

曲婷婷市教学能手2023.07

曲婷婷市微课二等奖2023.07

王迪校级优质课一等奖2023.03

王壮县级优课2023.11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奖励详情见后面成果佐证材料

(3)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我们充分发挥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的重要作用,构建信息化教学平台,借助丰富的智慧教育平台的教学资源,带给学生全新的视角。让信息化技术可以为教师所用。最大限度的提升了信息化教学的实效性,将信息化技术更好的应用于历史课程的实践教学研究中来。

(4)提升了片区教研能力

在该课题研究过程中,积极参与片区内同步课堂、同课异构活动,及时和片区内结对学校的教师总结信息化教学的成功经验和改进之处,凝聚了片区教研的力量,和结对学校共进步。

(5)提升了跨学科融合研究能力

在教育教学不断创新发展的当下,跨学科融合成为提升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该课题研究中的和语文、道德与法治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的实施,我们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明显提高,课堂参与度大幅提升。在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学生在史料分析、历史解释以及时空观念构建等方面的能力都有了长足进步。从学业成绩来看,历史学科的优秀率和平均分都有了显著提升,同时,学生在综合素养测评中也展现出更强的跨学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发展

1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得到了提高

通过精心设计的跨学科课程与教学活动,如历史故事创作与政治文化解读相结合、语文经典诵读与历史背景分析相呼应,学生能够全方位、多维度地接触传统文化,从而有效提高传统文化素养,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创新者,在现代社会中延续并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

2)学生的道德品质、核心素养大大提升

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自律能力逐步增强,在思想品质、身体心理、审美情趣、劳动技能、交流合作等方面素质都得到了健康和谐的发展,树立了正确的道德观念,促进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优良行为习惯的养成,乃至整个精神风貌的改变,在家庭中懂得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和睦同心、诚实守信,在学习中有进取心,能团结同学、尊敬老师、遵守纪律,从而实现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3)学生的网络信息素养有了很大提升

通过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等,进行正确的三观教育,学生们提高了媒介素养,学会了合理利用网络,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的学生越来越多,学会了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学会了在网上传播正能量,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参考文献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2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高效课堂信息化教学》祁燕临夏市第三中学

《利用现代信息元素 优化历史学习方式——对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信息化教学的实践与反思》石倩凡江苏省溧阳市光华初级中学

信息化视野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与策略探究》李虎牛甘肃省静宁县贾河初级中学

《浅谈“互联网+”背景下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策略》魏玉洁枣庄市台儿庄古城学校

《信息化在初中历史情境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王莉甘肃省金昌市第五中学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孔君辽宁省锦州市第三初级中学

《教育信息化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蒋斌南京市建宁中学

《网络学习空间下的初中历史合作学习模式设计研究》王雅可延安大学

《初中历史信息化教学优化策略实践探究》徐晶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西安丰镇中心初级中学

《初中历史信息化教学的路径探析》陈雁苍梧县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初中历史跨学科整合教学的策略研究》陈洪安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历史跨学科教学策略研究》敖莹吉林大学附属中学

《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开展探究》林小玲福建省泉州市城东中学

《基于新课标背景下的历史跨学科教学策略分析》贾丽霞江苏省南京市百家湖中学

五、附录

1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培训

  1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历史教研社区

  2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智慧黑板和实物投影展台培训

  3

智慧黑板和实物展台授课(1

4

智慧黑板和实物展台授课(2

     5

片区教研

6

学生获得冠县“新时代三好少年”称号

    07c09d51bb1d500ffae0c00073fecd3

  参与“认识历史人物 感悟名人风采”活动获奖学生

5667480b75c01b7537062b035e61ea9

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

 

      a385d2f28cc5ebdc569193a05f79739

优秀学生交流历史学习方法

 


 

285fdecf6958432139fe5c09c7f83e0

 


 

88720b721905450a6417ee5e0d6c1ba

 


 

课题成果佐证材料

1.《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论文集

2.《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案例集

3.《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心得体会

4.《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课例

5.《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观评课活动总结

6.《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调查问卷与分析

7.《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荣誉证书

8.《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其他活动 

 

 

 

 

 

 

 

 

 

 

 

 

 

 

课题成果佐证材料1

 

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

 

 

李敏 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

刘伟丽新课标下如何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任慧燕打造高效课堂--信息化在初中历史情境教学中的应用

田素霞聚焦核心素养,打造全面人才--研初中道德与法治信息化与历史跨学科教学

张政  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分析

曲婷初中历史与语文跨学科整合教学的策略研究

王迪 基于学科素养探索如何运用信息化丰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王壮 运用多媒体教学构建初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

 

 

 

 

 

 

 

 

 

 

 

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 李敏

摘要:

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各学科根据国家的要求定出了“核心素养”具体内容。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已经或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信息化教学的建设与应用日益成为一个热点与难点问题。

2021年下半年开始,我校在全体教师中推广使用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更加便利了信息化教学的实施。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

内容:

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初中历史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1]。因此,初中历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信息化教学模式引入到历史课堂中,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信息化教学相比枯燥、单调的白纸黑字的历史课本更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信息化教学可以更形象、更具体、更直观的将枯燥的历史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等应用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可以从多方面获取知识,改变了以往获取知识的途径,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化教学还可以通过观看视频介绍,可以让问题简单化,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还可以通过问题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一、利用信息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的学习压力本身就很大,每天面对着数不清试卷和作业,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但是信息化教学模式就可以很好的改善这一问题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是目前最常用的一个教学工具,它具有很鲜明的色彩对比,可以帮助学生缓解视觉疲劳,同时,它还可以通过图片加文字加视频的形式将枯燥的历史知识很生动直观的传递给学生们,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概念很难理解,利用示意图“两只手”的结合,就能清楚的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是市场经济看的见得手和国家调控看不见的手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利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史料意识

信息化教学模式可以通过互联网,帮助学生获得更多有效信息,还可以将历史资料通过多媒体图文并茂的展现在学生们面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通过视频形式,创设出良好的历史情景,让学生们很直观的了解到历史的发展过程。通过多媒体将抽象的史料史证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提高学生对史料的分辨能力,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而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授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时,学生对计划经济体制不能完全理解,通过PPT展示史料,计划经济体制是为了集中力量办大事,让学生理解计划经济体制和当时的社会发展相适应;通过PPT展示史料,计划经济体制的僵化,让学生认识,改革就是为了改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方面的核心素养。2015年以来,教育部曾多次对修订的《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意见征求,之后比较正式地提出: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需要全面贯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2]。

三、利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初中历史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指将课本上的知识学会记熟就可以了,更主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思考,培养自己的探究性思维能力。为高中历史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在讲授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时,通过两段史料,让学生讨论解决、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工业中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双轨并存、计划经济成分逐步减少、市场经济逐步扩大、到十四大后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后,计划经济体制退出历史舞台,全面走向市场经济。

初中历史课堂活动中运用信息化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信息化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史料信息,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历史理解和分析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探究性思维能力,以此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2022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李小芬.立足核心素养,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新课标下如何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 刘伟丽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信息化教学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研究和探究知识的有利工具。运用信息化教学,可以处理好历史教学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有利于在历史教学中创设历史情境,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加强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信息化教学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研究和探究知识的有利工具。运用信息化教学,可以处理好历史教学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有利于在历史教学中创设历史情境,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加强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面就我在历史课堂中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孩子们的历史学科素养的教学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一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课件中优美的音乐,动静结合的视频,漂亮真实的图片,可以直观生动形象的展示出历史知识的变化与形成过程。有效运用信息化教学,可以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例如:在讲述“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内容时,我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这一时期的书法、绘画、雕塑艺术的发展,让学生感受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不仅仅是一种写字的技术,更是一种对美有着更高追求的艺术。用图片展示《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分析顾恺之的绘画特色,并且解说这些绘画作品出现的背景材料,让学生体会艺术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这些生动的历史资料创设的教学情境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上课之前给学生布置观看与本节历史课有关的影片,学生通过电视、电脑、网络观课影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历史课的兴趣。例如:在讲述“抗美援朝”内容时,我先在头天的晚自习上播放电影《长津湖》,第二天课堂上让学生各抒起见,学生反应非常激烈,迫不及待的想要和同桌同学分享,就连平时不爱听讲、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且振振有词,有理有据,超出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历史故事与影片推荐: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推荐观课电影《火烧圆明园》;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观看影片《珍珠港》《敢死营》、《一条军裤》《高原激战《一战导火索》等;讲述抗美援朝时观课影片《长津湖》《跨过鸭绿江》《战火熔炉》《三八线》;讲述抗日战争时观课影片《沂蒙》《八路军》《太行山上》《大决战》等;讲述辛亥革命时可观课影片《辛亥革命》;讲述共产党时可观课影片《红色摇篮》《伟大的历史转折》《光荣与梦想》;讲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外交故事可观课影片《外交风云》。

运用信息化进行历史教学,可以有很多的方式,例如:网上搜索、网上阅读、网上研讨等,利用多种方式制作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教学,也可以用于课外活动。另外,老师的备课、上课、教研、进修培训学习、批改学生作业试卷等活动,也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进行。例如:我们在开展网上备课的时候,可以参考国家中小学教育平台中的资源,还可以参考中学历史教学园地,还可以参考中学学科网等资源;在上课方面,尤其是疫情期间,利用人人通空间、空中课堂、腾讯会议等多种方式给孩子们上网课 ,老师们利用这些平台进行教研活动;利用山东省教育教学网进行老师的进修培训学习,利用家长空间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孩子,进而应用到所教学生身上,收获满满。

利用信息化教学虽不能再现历史,但能够利用影视资料、文物图片、地图、人物形象等显现某个历史期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形象等内容,为历史教学提供形象生动的情境,再现历史场面,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进而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打造高效课堂--信息化在初中历史情境教学中的应用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 任慧燕

【摘 要】:

信息化的一个优势就是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信息技术构建的历史情境中更好的参与学习。打造高效课堂.提升历史学习的质量,是历史老师的工作追求。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的学生学习特点,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 活动的过程中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利用,将历史知识通过信息化情境教学法表现出来,可使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愿望和积极性, 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历史内容也更加丰富。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也提高了课堂效率,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信息化情境教学; 高效课堂; 初中历史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时代,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发展日新月异,我认为历史信息化情境教学,对构建自主高效课堂来说,作用非常大。当今社会以多媒体、互联网为中心的信息化技术在各领域都得到了高效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课程、学习平台等大量 的出现以及运用,基本上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维,推动传统教学模式发生巨大的变化。历史教学也是如此,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枯燥乏味,导致学生认为历史知识很难懂。而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创设情境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还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构建高效课堂提供了新思路。

一、情境教学法的特点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是将学习环境转变为学习情境,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一些具体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参与,下面着重阐述了情境教学的三大特点:一是意象化,情境创造得形象逼真,可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直接 感受和丰富的感知需求;二是情绪化,顺应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在教学中要将历史知识与学生的感情元素有机地融合起来,激发其合作意识以及探索精神;三是促进性,要转变传统死记硬背、机械被动式 学习的局面,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空间,让其积极地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情境教学法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又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情境教学是适合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对优化初中历史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根据历史的真实性和社会性特征,在教学中创造出具有历史意义的情境, 将过去的历史事件其栩栩如生地再现出来,让学生对教科书中的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有效掌握历史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借助信息化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打造自主、高效的历史课堂。

信息化的一个优势就是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信息技术构建的历史情境中更好的参与学习。打造高效课堂,提升历史学习的质量,是历史老师的工作追求。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的学生学习特点,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利用,将历史知识通过信息化情境教学法表现出来,可使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愿望和积极性,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历史内容也更加丰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也提高了课堂效率,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将事先设定好的历史情境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既能让其体会到学习历史知识的快乐,又能调动其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

初中学生的天性是爱玩、好动,其实这也是提高课堂趣味性的导入点,例如在讲有关《对外友好往来》的知识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再现历史情景剧引导学生参与到历史知识的学习中来,如:“晏子使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而激发学生分享有关于友好往来的故事,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化。又比如在讲“赤壁之战”时,就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片段,用动态的形象来展示战争场面,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也提高了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

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历史。让学生与历史共情的一个重 要举措就是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构建情境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放大自己情感,更好的学习历史。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历史学科的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所不同,初中阶段学习历史更多的是对过去 发生的事情的一个回顾因此要学好历史,就要更好的理解过去的历史情境。信息化教学就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构建历史情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以及网络技术,能够更加 生动和形象的让学生感受历史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历史学习的乐趣。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

三、信息化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在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情境设计是非常具有优势的一个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历史的情感。历史对于学生而言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因此学生在开展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很难身临其境的去感受历史学习的氛围。如果将信息技术应用与初中历史的教学中,就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具象的历史环境,以及学习氛围,从情感上吸引学生学习历史,为课堂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以部编版《三国鼎立》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借用信息技术引入教学。例如,可以在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播放三国演义影视剧的片段,让学生首先 被影视剧的片段所吸引,然后通过视频情境再现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体会时代的特征,提升课堂的导入效果。其次,教师可以设置与视频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结合相关的视频深入对教材的思考,同时激发学生持续探索的热情,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的获取到学习的动力。最后,可以让学生收集相关的信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了解历史中出现的故事,同时构建更为全面的知识体系,让学生能够对相关的历史信息有一个更好的把握和了解,学生对相关的历史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的去探索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在今后历史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用多种多样的信息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对社会发展的历史更有所了解。利用信息技术与历史知识的结合来创设良好的历史学习情境,既顺应了历史课程的发展趋势,又符合学生学习知识的特点。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学科的魅力,进一步构建自主、高效的新型历史课堂,加强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推动历史课程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穷. 试析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的整合

[2]王泽霞.例谈信息化历史教学情境创设的几种方法

[3]王彦红,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探究

 

 

 

 

 

 

 

 

 

 

 

 

 

 

 

 

聚焦核心素养,打造全面人才

--研初中道德与法治信息化与历史跨学科教学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 田素霞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随着2022年新课标的执行,核心素养的培育已成为义务教育的核心议题。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法治观念和公民意识的关键课程,其教学的创新与改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信息化教学策略,并深入分析其与历史学科的跨学科素养融合路径,以期为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信息化教学;历史跨学科素养

一、引言

    信息化教学已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法治观念的重要课程,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同时,历史学科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记录和反思,与道德与法治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将信息化教学与历史学科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政治认同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前提,道德修养是立身成人之本,法治观念是行为的指引,健全人格是身心健康的体现,责任意识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

三、信息化教学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要性

(一)丰富教学资源,拓宽学生视野

信息技术可以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这些资源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例如,在教学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改革开放”这一内容时,可以通过播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化教学可以创新教学方法,如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在线教学、互动教学等。这些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我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内容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PK小游戏,让学生通过感兴趣的方式,熟练掌握政治制度相关知识。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信息化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和资源,如聊城智慧教育平台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自主学习。同时,信息技术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通过让学生制作视频、开展网络调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学能力。教师在进行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新的信息技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合作,进行在线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四、道德与法治学科与历史的关联

(一)跨学科素养的意义与价值

培养跨学科素养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历史学科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和法治问题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二)历史是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要基础

历史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其中包含了丰富的道德和法治内容。通过学习历史,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道德观念,例如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社会生活讲道德”的相关知识历史故事中有所体现。在九年级上册“民主与法治”中“民主的发展历程”也用到了历史知识。

(三)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是历史的价值导向

道德与法治学科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 例如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民主”的发展历程中,学习历史学科“中国共产党对民主的探索”,让学生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四)跨学科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将历史与道德与法治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信息化教学与历史跨学科素养融合路径

(一)合理利用历史资源:利用历史教材中的相关资源,将其与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相结合。通过讲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道德和法治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例如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诚信”的内容涉及很多历史故事。

(二)创设跨学科情境:道德与法治课上利用信息化手段创设跨学科教学情境,例如讲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法律的特征”可以让学生组织历史法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氛围和法治实践过程,从而加深对道德和法治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三)开展跨学科活动:组织跨学科主题活动、项目式学习等活动形式。例如讲道德与法治学科和历史共同的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市场调查等,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跨学科活动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

六、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跨学科教学能力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提高信息化教学与跨学科素养培养的效果,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跨学科教学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培训、自主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跨学科教学能力。

(二)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信息化教学与跨学科素养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三)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

信息化教学与跨学科素养培养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避免教学内容过于繁杂,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评价

在信息化教学与跨学科素养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评价。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课堂提问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教师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评价。

七、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本文在深入分析核心素养与初中道德与法治信息化教学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信息化教学策略,并探讨了其与历史学科的跨学科素养融合路径。通过实践案例的分析与反思验证了这些策略和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二)展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持续更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改革将不断深入和完善。跨学科素养的培养将成为未来基础教育的重要趋势之一。因此教师们应该继续深化对核心素养和跨学科素养的研究和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为培养具有高尚品德、法治观念和公民意识的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

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分析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 张政

摘要:历史课堂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以其形象生动、动态感强以及信息量大的优势成为教学的新手段和新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让学生和历史人物都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

历史课堂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以其形象生动、动态感强以及信息量大的优势成为教学的新手段和新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让学生和历史人物都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1.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

2.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3.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4.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

5.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信息化教学在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优势

1.丰富教学资源

利用互联网可以获取大量的历史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有助于学生建立时空观念。

    提供丰富的史料资源,方便学生进行史料实证,培养学生的实证精神。

2.拓展教学方式

   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如幻灯片、动画、视频等,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历史事件和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开展互动式教学,如讨论、问答、小组合作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

3.个性化学习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实现个性化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平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三、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1.利用多媒体资源培养时空观念

  展示历史地图、时间轴等,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和地点,建立时空框架。

    播放历史纪录片、电影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的变迁,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2.运用在线资源进行史料实证

引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历史数据库等查找史料,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

组织学生对史料进行分析、鉴别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3.开展互动教学培养历史解释能力

利用在线讨论平台,组织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借助信息化手段培养家国情怀

展示历史名人的事迹、爱国歌曲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组织学生进行历史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如何具体运用信息化教学

1.利用多媒体课件

制作包含文字、图片、图表的PPT。比如在讲解古代文明时,插入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图、代表性建筑(如金字塔、长城)的图片,同时配上简洁的文字说明,帮助学生构建时空观念。

  运用动画软件制作动画。以工业革命为例,可以制作机器发明和生产流程的动画,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工业革命的技术变革过程,助力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2.借助在线课程平台

选择优质的历史在线课程作为辅助教学资源。例如,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有许多名师讲解历史课程,教师可以挑选其中关于重要历史阶段(如辛亥革命)的部分,让学生在课后观看,拓宽知识视野。

利用平台的互动功能,如布置在线作业、开展话题讨论。在学习世界历史时,教师可以发布“比较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异同”的讨论话题,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相互交流,提升历史解释能力。

3.运用历史教学软件

有一些专门的历史教学软件,里面有历史事件的3D模拟场景。像在讲解古代战争(如赤壁之战)时,通过3D软件模拟战争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的规模和过程,增强对历史事件的感性认知。利用软件中的历史知识问答、小游戏等功能,如历史朝代接龙游戏,帮助学生巩固历史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5、在历史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教学需要注意

1.信息准确性

确保所使用的历史信息来源可靠。因为网络资源繁杂,有很多未经考证的内容。比如在引用历史事件的时间、人物事迹等信息时,要以权威的历史著作、学术研究为依据,不能随意使用没有根据的网络传闻,防止向学生传递错误知识,影响学生对历史的正确认知。

对于引用的史料,无论是文字、图片还是视频,都要核实其真实性和完整性。比如一些历史图片可能经过后期修改,要仔细甄别,保证史料能够真实反映历史事件。

2.教学目标导向

信息化教学手段是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不能只是为了追求形式上的新颖而使用各种信息技术。例如,在讲解历史概念时,不能因为多媒体资源很丰富就堆砌大量无关的视频和图片,而应该围绕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这个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素材,像用简短的动画来解释“封建制度”的内涵。

要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运用信息化手段。在新知识讲解阶段可以利用视频来导入,在复习巩固阶段可以通过在线测试软件来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3.学生信息素养

逐步培养学生筛选、分析和利用网络信息的能力。由于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学生需要学会辨别有用的历史信息,比如教学生通过查看信息来源网站的权威性、作者资质等来判断信息是否可靠。

4.教学节奏把控

避免因信息化教学资源过多而导致教学节奏过快。例如,在播放历史纪录片时,如果视频内容过长、节奏过快,学生可能来不及思考和消化重要信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适时暂停视频,进行讲解和提问。同时,也不能让信息化教学环节过于拖沓。比如在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历史文物图片时,要简洁明了,不能在一张图片上停留时间过长,浪费教学时间,影响教学进度。

总之,运用信息化教学可以为初中历史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教师应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2022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1. 朴再浩.浅谈新课程下有效预习在自主学习中的地位

初中历史与初中语文跨学科整合教学的策略研究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 曲婷婷

【摘要】

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性,也在课堂当中开展跨 学科教学的实践。文章首先对初中历史教学中跨学科整合教学的意义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当前初中历史教学跨学科整合的现状,最后对初中历史学科和语文学科之间

跨学科教学的策略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希望能够给当前的初中历史跨学科整合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路径

1、初中历史与初中语文教学跨学科整合的意义和现状

初中历史跨学科整合教学,主要是指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以学生已有经验为中心,打破初中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知识界限,把两个及以上学科之间有紧密联系的知识点融合在一起,整合成课堂教学内容,从而实现学科之间的跨学科教学。这种跨学科教学能够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历史知识,既符合课程综合化实施的理念要求,又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跨学科整合教学的重要性,即使开展了跨学科整合教学,教师使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恰当,导致跨学科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整合历史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开展教学就成为需要进行深入探究的问题。

二、初中历史跨学科整合教学的策略

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想要开展跨学科整合教学就必须对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有深刻的认识,这样才能够把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合到历史课堂当中,在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同时也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由于初中历史是人文类学科,在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和语文学科产生交集,而和数学学科、物理学科、化学学科、生物学科等理工类学科的交集是比较少的,因此初中历史跨学科整合教学的策略主要是针对人文类学科而言。

历史学科和语文学科都有着很强的人文性和综合性,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非常轻松地把语文学科知识整合到历史课堂当中,既能够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的语文知识进行知识迁移,更加深入和轻松地理解历史知识,让历史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 又能够通过语文学科知识调动起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从历史学科的角度解读语文知识,也能够从语文学科的角度学习历史知识,实现两个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从而提升学生的学科融合能力。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在备课的阶段就有意识地把语文学科的相关内容与历史学科相关内容融合渗透,实现两个学科之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的整合,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在教学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新文化运动”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和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从语文学科的角度提升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新文化运动是在百年前发生在中国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在这场运动当中沉痛地打击了中国两千年以来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思维,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在近现代的思想启蒙运动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新文化运动当中诞生了非常多的作家、诗人,他们讨论科学、民主、自由、平等,丰富了新文化运动的理论内容,其中鲁迅是新文化运动当中非常重要的人物之一,在启蒙主义、科学民主方面有着既坚持又质疑的复杂态度,写出了非常多的文章,这些文章既反映出了新文化运动时期人们的思想、现实社会的状况,又能够给人们思想上的启迪。那么教师在教学新文化运动的过程中,可以把鲁迅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发表的小说、杂文融合到初中历史教学当中,让学生能够从鲁迅的文字当中观察新文化运动、了解新文化运动,让新文化运动更加立体,从而提升了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实现了初中历史学科和语文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三、依托文本内容,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主任务情境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谁是最可爱的人》是本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本文以抗美援朝历史为时代背景,以志愿军战士群像为描写主体,真实地再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赞美了他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热情赞颂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虽然七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记叙文学习基础,能够通过人物描写初步把握人物的精神品质,但《谁是最可爱的人》记述的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抗美援朝的一段光荣历史,这样的时代背景与他们的生活距离较远,学生个人经历与认识有限,难免对人物形象的精神内涵理解不深刻,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不到位。

基于此,我认为学习本文要注意整合历史学科知识,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沉浸在作品氛围中,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使他们真切体会到革命英雄的精神风貌。为此,我们可以整合本文中与历史、时事等相关的知识资源,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创设如下主任务情境:

很多革命先辈和英雄模范为了人民群众,为了理想信念无私奉献,甚至英勇牺牲。学校现筹备主题为“回首峥嵘岁月,歌颂家国情怀”的抗美援朝爱国英雄纪念展,邀请大家参加活动,抒发心中的爱国情感。

四、深化主题活动,多主体参与跨学科主题学习评价

跨学科主题学习主要采用多元评价方法,重视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等,不仅要督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情绪,充满学习动力,能够持续深入探究,也要关注他们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时获得的成就感。

我结合义教新课标的要求,针对主要学习环节和表现性任务,制订表现性评价细则,本文主要呈现的是评价量表。在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融合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时,我设计了小组合作任务分工表,各小组组长参照表格,根据组员的特长分配具体的学习任务。任务完成后,依据评价量规,采取个人自评、组内和组间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学生依据评价不断优化自己的学习行为,完成评价任务,评价任务指向学习目标的达成,最终形成学习成果。

图片

参考文献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

标准(2022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34,54.

[2]刘颖异.读写结合教学的“可为”与“有为”[J].语文建设,2023(2 上).

[3]汪茉莉.中学教学参考跨学科融合课堂的思考———历史学科需要什么? [J].中学教学参2020( 28) : 3-4.

[4]田玲.初中历史教学中跨学科综合实践课程研究[J].试题与研究( 高考版) ,2020( 10) : 110.

 

 

 

 

 

 

 

基于学科素养探索如何运用信息化丰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存在于课堂之中,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方式,在学科素养下教师应该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学科素养 信息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存在于课堂之中,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方式,在学科素养下教师应该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运用多媒体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达到拓宽学生视野的作用,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

一、创设情景,开发学生思维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景,通过情景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而多媒体的应用就凸显出它得价值了。例如讲八年级上册第一课《鸦片战争》虎门销烟,就可以把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视频展现出来,并把相应的问题写到旁边 ,学生们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更加深入的理解林则徐伟大的爱国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开发学生的思维。又比如再讲《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圆明园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结晶,集结了劳动人民的心血.却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注重开发学生如何评价这一可耻行为,我们以后将如何去做,提高学生的价值观。

二、运用多媒体,丰富课堂内容

信息化教学不仅体现在创设情景,改变教学方法,同时还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教师通过对历史教材内容的补充拓展,构建高效课堂。

历史注重史料的研究,有效的史料不仅是背诵和接受知识,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了解相关史实,并运用有价值的史料来判明历史史实,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不仅教师可以在课堂展现,也可以组织学生搜集,整理,运用史料,从而加深对史实发生的背景,过程,结果,意义等有更深的理解和感触。

三、运用微课拓宽学生学习渠道

微课是简单的多媒体演示方式,包括微视频、微设计、微反思、微资源。其中以微课堂为核心内容,基于问题解决,针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某一个问题,或一个知识点展开教与学,灵活、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突破重难点,传授技能,培养兴趣,启迪智慧等教育教学目标的整合,每个视频长10分钟左右,符合初中生的特点,如:再讲五四运动的时候 ,我们可以把运动的视频制成微课,提前让学生观看,有利于对五四运动的了解,从而参与课堂。

四、结束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相信初中历史课堂改革将在信息技术的衬托下,必将提高教师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意识和现代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效率,优化历史课堂模式,把学科素养渗透的课堂中,提高学生素养。

参考文献:2022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运用多媒体教学构建初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 王壮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旨在探讨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构建初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首先介绍了多媒体教学的概念和特点,然后结合2024新课改内容分析了多媒体教学在历史学科中的应用现状,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以期提高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初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本文通过多角度论述该方法的运用及其优势,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构建高效课堂。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旨在探讨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构建初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一、多媒体教学的概念和特点

多媒体教学是指利用各种媒体技术和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信息整合到教学过程中,增强信息传达的多样性和互动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黑板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能够更为生动、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感。在新课改后,新教材很多内容要求向学生呈现更加多元化的内容,故此多媒体教学便显得在历史学科教学当中更具优势。多媒体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生动直观: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教学内容,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2.形象逼真: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图像、视频等形式展示历史事件、人物等,使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地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

3.互动性强: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互动式教学软件、网络课堂等形式,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个性化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兴趣特点,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实现个性化教学。

二、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优势

(一)提高课堂趣味性和参与度

历史学科内容较为丰富,年代久远,涉及大量的事件、人物和场景。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枯燥的历史事件变得生动形象。例如,利用历史纪录片、动画、视频等素材,学生能够“亲眼目睹”历史的发生,进而产生更强的代入感和学习兴趣。

(二)增强历史内容的直观性和可视化

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主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课本的文字描述来了解历史。而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脉络。例如,在讲解古代战争时,利用战斗场景的动画演示,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战争的经过、兵力调动和战略布置。

(三)促进自主学习和探究

多媒体教学的互动性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设计交互式课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例如,通过虚拟博物馆或在线历史资源,学生可以自主探索相关历史文物和资料,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四)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

历史教学中的知识点多而杂,时间跨度大。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将复杂的历史信息分解为可视化的图片、表格、时间线,帮助学生更清晰地掌握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例如,在讲解某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时,通过PPT展示思维导图,学生可以迅速理解各领域之间的互动关系。

(五)培养时空观念

新课程标准要求历史课堂要以培养历史五大核心素养为核心去构建课堂框架,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非常直观的向学生实时的展示地图。而地图展示可以较为直观的为学生树立起学习历史事件必先结合地图的好习惯,非常有利于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

三、多媒体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一)运用历史纪录片或影视作品

在讲解某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时,可以结合相应的历史纪录片或影视作品。例如,在讲授鸦片战争时,可以播放相关历史影片的片段,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战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通过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场景再现,学生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历史事件的冲击力和影响力。

(二)利用PPT制作历史事件时间线

时间线是理解历史事件顺序的有效工具。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PPT制作一系列历史事件的时间线,通过动画效果展示事件的发生顺序和因果关系。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记忆历史事件的时间,还能提高对事件之间关联的理解。

(三)运用虚拟仿真技术

现代多媒体技术发展迅速,虚拟现实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场景。例如,在讲解长城的建造历史时,教师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游览”长城,了解其建筑特点和战略意义。通过这种沉浸式的体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四)在线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大量历史教学资源,如历史地图、历史文物的图片和视频等。例如历史教学园地、学科网、人人通空间等这些资源可以为课堂教学增添更多素材,使得历史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例如,在学习世界古代文明时,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博物馆提供的虚拟展览,让学生观看古代文物并进行深入探讨。

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资源等工具,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四、构建初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措施与实施步骤

(一)为了构建初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特点,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形象逼真。

2.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师应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操作技巧,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更加投入到教学过程中。

4.加强互动式教学:教师应通过互动式教学软件、网络课堂等形式,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5.个性化教学辅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兴趣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多媒体教学的实施步骤

1.课前准备

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精心选择和准备多媒体素材。首先,要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并根据目标选择适合的多媒体资料。其次,准备的多媒体素材应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避免内容与教学目标脱节。此外,教师还需保证设备的运行状况,确保课堂顺利进行。

课堂实施

  1. 在课堂上

教师可以利用PPT、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来讲解历史内容。多媒体展示应与教师的讲解相辅相成,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教学工具。同时,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避免学生变成“被动接受者”。

课后反馈与评价

  1. 课后的反思与总结

教师应对多媒体教学的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来评估多媒体教学是否有效帮助了学生理解历史内容。通过收集学生的意见,教师可以对今后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整与优化。

五、多媒体教学的注意事项

(一)避免过度依赖多媒体

尽管多媒体教学有诸多优势,但也需避免过度依赖。教师不应仅依靠多媒体工具来进行授课,而应将其作为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否则,可能会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影响教学效果。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

多媒体教学素材的选择至关重要。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适合的素材。素材内容应具有历史性、真实性,避免不实或与历史事实不符的内容。同时,素材的时长应控制得当,避免因素材过长而削弱课堂教学的连贯性。

(三)保证技术支持的稳定性

在实际教学中,多媒体设备的运行状况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在课前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确保教学过程中的顺利进行。同时,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多媒体操作技能,以应对突发技术问题。

结论

多媒体教学作为现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显著的优势。通过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形式有机结合,多媒体教学能够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然而,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仍需注重与传统教学方式的结合,合理运用多媒体工具,才能真正构建起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

参考文献

1.于秀兰.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梁海燕.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与探索[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

 

课题成果佐证材料2

 

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

 

 

利用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对校内历史学科老师培训的活动案例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 李敏

    2021年以来,我校充分发挥了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对提高老师业务能力的作用。我们历史学科组充分运用了平台利用教研社区,给予新老师业务指导,给予全体历史教师2022版新课标培训,以及完善我们的教学资源,让老师搜集整理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和学校的德育教育紧紧衔接。

   为了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我首先带领全体教师利用教研社区,再次深度学习2022版历史课程标准,让每位老师明晰历史课程标准是我们的指挥棒,我们每位老师都要深入学习。课程标准不仅是我们教书育人的保护盾,而且是我们讲优质课、教学能手的冲锋枪。通过这项活动,使新教师心中有目标,朝着目标而前行;使老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在与时俱进中前行。

课程标准感悟3

 

学校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我们充分运用教研社区,组织老师搜集爱国主义的教育资源,例如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9月18日国耻日、7月1日建党节、8月1日建军节、世界反法西斯纪念日、国庆节、五四青年节等相关视频,进一步用历史学科资源优势,提升学生的德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为学生做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爱国主义教育视频1

 

 

抓住每一次提升老师业务水平的机会。2024年1月10日山东省微课制作技术培训在线上举行,我就抓住了学校召集全体老师参训的机会,在教研社区发布了山东省微课制作技术培训心得体会的活动,让老师把自己的学有收获写下来,即便是一点儿的收获也能鼓励我们更远的前行。

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上,带领全体教师分析2024年中考试题,摸清中考的方向,带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在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上,请学科组教师提交赛课室出课的课件或者参加县优质课、教学能手的课件或者一师一优课的课件。丰富学科教学的教学资源。初步建立了校级学科资源库。

2345截图20241214195422

 

2024年进行课题研究的一年,也是我们学科组利用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思维有了更多碰撞、交流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提升了老师们的业务水平,我们坚信我们的历史学科教研社区会为老师们的专业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历史学科家国情怀

教学案例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李敏

1、教学目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此基础上,教育部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历史学科提出了五大核心素养(图1)。今天我来说一下,运用信息化教学有助于培养历史学科家国情怀

       图1

1

2内容设计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包含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民主法治、科学精神、世界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联系现实等。

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

3方法设计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通过应用信息化教学技术,观看示意图、微课和视频,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在日积月累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

4过程设计

以自己的教学实例为例,讲解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历史学科家国情怀

1.通过让学生观看我自己制作的微课,发现十九大报告中有关这节课的知识。充分应用信息化教学,用时事信息引起学生共鸣切入历史教学内容。体现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以史为鉴、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图2

图二      图三

2                       3

2.通过观看老师自己制作的微课,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了解中国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充分应用信息化教学,拓宽知识面,带领学生跳出课本,触碰高度思维。体现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图3

3.通过观看老师截取的视频,了解中国历经磨难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越走越宽阔。用这段视频,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体现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对国家、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历史责任感。(图4

4.通过跟随老师完成示意图的内容,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民族发展历程。(图5

五、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

上完课之后,我认真反思教学过程。

得:我认为在通过信息化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在由浅入深的问题设计中,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失:老师与学生的融洽度不够, 没有做到更好的用更多的语言激发全部学生的情感。要克服缺点,提升教学能力。

 

图4        图5

4                              5

信息化教学对我的帮助:

1.网上研修,充实自己

充分利用山东省教师教育网,参加“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在此平台上,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充实提高自己。并获得了省级一师一优课。

2.利用空间,充分备课

充分利用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的资源,包括基础知识、习题巩固、专项练习、方法指导。在此平台上,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充实提高自己。

3.资源共享

在中学历史教学园地上,上传自己的课件资料,做到资源共享。

我将利用信息化教学坚持终身学习,增强修养;优化教学,因材施教;开展在线教研,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提升效能;交流反思,沉淀生活运用信息化教学,用更好的方式从事教学工作。

 

 

 

 

《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在人人通教育平台上的实践活动案例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  王壮

关于如何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问题的落实,首当优选的便是人人通空间。这一教育平台在我校的普及率很高,几乎所有的教师与学生都在使用。在如今倡导家校结合的教育大环境下,人人通空间能够很好的为学生与老师建立起一座交流的桥梁。故此,人人通空间成为了课题小组开展信息化教学的一大阵地。

信息化教学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其优越性在于可以通过多样化且高互动性的学习方法结合丰富的教学资源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而以分析一个历史人物为切入点去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是一个非常值得尝试的实践方向。故此,在2024年1月5号,我在人人通空间班级活动中心发布了一个名为“认识历史人物,感悟名人风采”的活动。51547d36f2c2592c077b9362684a40e

本次活动选取的历史人物是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发表讲话的顾维钧。之所以选择这段历史,是为了结合八年级上册教材第13课五四运动与九年级下册教材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令学生对这段历史有一个更加形象且直观的认识。

这次活动的要求是让学生自行从网上查阅这段历史的资料,通过语音、视频、写读后感、线下讨论与演说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顾维钧的认识,以及对这段历史的主观看法。而为了学生能更加形象的去认识顾维钧,我选取了《我的1919》电影的截取视频片段放到了活动简介中。

1310ff9f130e286492dfa23508dccc9    

为了学生能有充足的时间去查阅资料整理作品,我将活动的时间定为10天以内。

学生对于这种活动都十分感兴趣,在我任教的4个班级里一共有82位同学参与了本次活动,其参与的方式多种多样。(下附作品)

c5af9387f6d6050d770a48e0d5b34e1

   d1e17bfd1cb767b5c838f9fabeca7dd

   144ea2c860bba66e414a1a1d623a571

 

8a70c6f4058e6e8320adde09266b04dd3cf3385aac4a6883121d63f15ecba4f5bf1d376e913f7fbfae6a8be4a6e11

 

为激励学生以后参与信息化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结束后,选取了20名优秀作品的同学颁发了奖状。

 

bc51e555a9bf87a3a1ec679677ff07b

 

 

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大多数同学都能够从顾维钧身上学到很多课本上所没有的知识,且能从这一历史事件当中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这样的感悟,也从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由此可见,运用信息化教学方式培养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可行的。在之后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应该标新立异,开拓出更多运用信息化教学的手段去开展教学与教学活动。

 

 

 

 

 

 

 

运用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制作有关时空观念的历史思维导图的活动案例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 刘伟丽

80ebe5da2b3ca32eb202ae12871cbfa

一、背景与目的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时空观念素养,借助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丰富的资源与便捷功能,着手制作历史思维导图,期望通过可视化、系统性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历史脉络,明晰不同历史事件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的联系。

二、实施过程

1.平台资源利用

深入探索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内历史学科板块,收集涵盖古今中外各个历史时期的权威资料,包含重要史实、年代信息、地域特征等,为思维导图的内容填充奠定坚实基础。

2.思维导图构建

以时间线为主轴,按照古代、近代、现代等大的时间阶段进行划分,在每个阶段里细分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典型历史事件,同时将其发生地点等空间要素融入节点描述中,借助平台自带的思维导图制作工具,精心设计各分支结构与逻辑关系,让整个思维导图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08872e2ccd552eb29d8adb7c113ff77

 

3.反复完善优化

邀请历史学科组教师共同参与审核,根据大家的建议,通过平台对思维导图进行多次修改完善,如补充遗漏细节、调整事件顺序、优化节点布局等,确保其准确性与实用性。

三、取得成效

1.教学方面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该思维导图辅助讲解,学生对历史时空框架的理解明显加深,能够更准确地定位历史事件,在回答相关时空分析类问题时准确率有显著提升,有效提高了历史教学质量。

2.学生反馈

从学生反馈来看,他们认为思维导图直观易懂,有助于自主复习与预习,能够快速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与不同事件间的关联,极大地提升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

fd3e7759810321d5b5c1906fcb7f17a

四、问题与展望

在制作过程中也发现部分资料在平台上查找有一定难度,后续希望平台能进一步丰富细化历史资源库。未来,计划持续更新完善该思维导图,并且推广到更多班级使用,助力更多学生提升历史时空观念素养。

1e383c4b2a38101f3cbc19ccc084b0f

 

 

 

 

 

 

 

 

 

 

 

智慧白板和实物投影展台助力信息化教学的案例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 任慧燕

从2023年9月至2024年11月,学校大力推广了智慧白板和实物投影展台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这一项目提升了教学效果,改善了课堂体验,促进了师生的互动与沟通,有效促进了信息化教学的开展。在过去的一个学期中,我们历史学科组积极参与了初中历史信息化教学的实施,特别是利用智慧白板和实物投影展台为教学提供了重要支持。通过这一项目,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

学校组织了多场针对教师的使用培训,邀请了技术专家进行现场指导,使教师们快速掌握了设备的操作技巧和教学应用。这一环节得到了老师们的积极反馈,大家表示新设备的引入大大提升了课堂氛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学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定期收集使用反馈,不断调整和优化培训内容,以确保设备的有效利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智慧白板和视频展台在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课堂互动性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感也有了明显改善。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将智慧白板与历史课程紧密结合,利用其互动性和多媒体功能,设计了丰富的教学内容。例如,通过展示历史事件的图像和视频资料,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历史背景。这种方法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同时,实物投影展台的使用,为历史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图像和实物展示,增强了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促进了历史思维的培养。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定期交流教学经验,分享教学成果。我们的团队通过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反馈机制,确保了每节课的质量。在此过程中,团队成员的积极配合和支持是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

通过这次实践,我们历史学科组积累了一些有价值的经验。首先,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通过问卷和小组讨论,我们能够了解学生对信息化教学的真实看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其次,课中要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互动和讨论,促进他们主动思考和表达,增强学习效果。

然而,在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例如,由于设备操作不熟练,初期在课堂上出现过技术问题,影响了教学进度。这让我们意识到,提前进行设备培训和熟悉操作流程是非常必要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强对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确保在教学时减少此类问题的发

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历史学科组将继续秉持开放的态度,积极探索更多创新的教学方式,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聚焦热点  回眸历史  吾辈当自强

数字化教学活动案例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  王迪

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认知关于朝鲜半岛分裂的相关史实,培养学生为国担当的家国情怀,为做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准备。

活动设计

近日朝鲜半岛问题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老师带领大家,对朝鲜问题做一个整体的梳理。

活动一【聚焦热点】:

近日朝鲜半岛韩朝紧张,关系升级用百度百科搜索出事件脉络。并简单陈述:(答案1)朝鲜指责韩国本月多次派出无人机渗透至平壤,朝鲜还在15日炸毁了边境北侧的朝韩间主要陆路通道的部分路段。

活动二【回眸历史】:

一、朝鲜半岛在1910年成为了谁的殖民地?该国将朝鲜变为自己的殖民地,是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开始了对外扩张,该国通过哪件事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答案2)是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他让日本经济实力强大,让日本从弱小的被侵略者变为了强大的侵略者,1910年,日本把朝鲜变为了自己的殖民地。

二、1945年大家记得这个时间吗?

(答案3)这是抗日战争结束的时间。放到世界历史里边,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要受到处置,那么这里边就牵扯到了朝鲜问题。

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英法,包括战败的德国经济受到了严重的重创,这种情况之下,在世界上有两个超级大国产生了对抗,一个是社会主义阵营的苏联,一个是资本主义阵营的美国,他们对朝鲜问题进行了解决,对朝鲜进行了分区占领。

他们以哪条军事线为界?

(答案4)苏联支持了北朝鲜走了社会主义道路,美国支持了南朝鲜走了资本主义道路,他们是以北纬38度线为界。

四、在1950年,美国支持南朝鲜越过三八线,想要把整个的朝鲜半岛变为己有,那么这件事儿是中国的哪个事件呢?

(答案5)是1950~1953年引发的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军队叫做中国人民志愿军。至今为止,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遗骸还留有在朝鲜,尽管已经有10次的,从朝鲜运回了我们烈士的遗骸。来看一段视频。

他们身披国旗作为国家的骄傲,他们的浴血奋战、无畏无惧才有了我们的和平盛世。

五、近日朝鲜半岛的动荡问题让我们深入的看一下,朝鲜跟韩国两个社会性质不同的国家走了不同的道路,韩国在美国的支持之下,资本主义经济非常的迅速,而朝鲜它则是采取了保守的发展道路,它和我们尽管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是又有着截然的不同,我们开始了对外开放,那么我们开始对外开放是哪一年呢?

(答案6)是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经过4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受益于了改革开放,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朝鲜则保持着自己独立的发展政策。

六、这一次朝鲜问题的升级,我们来看联合国的态度,联合国是哪一年成立的呢?

(答案7)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致力于维护世界的和平,联合国对朝鲜问题的解决,一直都是保持着要稳定朝鲜半岛局势的态度。

活动三【吾辈当自强】:

一、今年的巴黎奥运会,是第多少届夏季奥运会?国家乒乓球队混双组合孙颖莎、王楚钦取得了国乒首枚奥运混双金牌,战胜了被誉为神秘之师的哪个组合。

(答案8)今年的巴黎奥运会,是第33届夏季奥运会?国家乒乓球队混双组合孙颖莎、王楚钦取得了国乒首枚奥运混双金牌,战胜了被誉为神秘之师的朝鲜组合。

1、今年是中朝建交的多少周年?

(答案9)75周年。10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金正恩互致贺电,热烈庆祝两国建交75周年。

【结语】面对朝鲜半岛局势问题,10月15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谈半岛局势: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

 

 

聚焦热点  回眸历史  吾辈当自强

数字化教学活动过程材料

一、组织学生  分工安排

学生分工

 

 

 

二、搜集资料 录制视频

b8bb4bdfd518b816b6c6ad5a52a7588

 

三、反思总结  校内推广

 

历史学科组内观摩数字化教学活

片区教研同步课堂案例:图片讲授列宁新经济政策特点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 张政

在片区教研活动推动下,崇文中学、贾镇中学、定寨中学开展跨校同步课堂教学尝试,旨在共享优质资源,提升教学成效。2024年11月15日崇文中学秦一平老师参加同步课堂授课。本次课程聚焦初中历史“列宁新经济政策”,鉴于知识点理论性强,学生理解困难,决定采用直观的示意图教学法助力学生认知。

、教学准备

1.教师团队集体备课,深挖新经济政策内涵,梳理核心要点,如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允许私人中小企业存在、恢复商品货币关系等关键内容,明确各要点间逻辑关联,为示意图构建打基础。

2.结合历史教材插图、中学历史教学园地找到了能应用的图片。例如,一幅展现农民交粮场景的对比图:起初农民满脸愁容上交几乎全部粮食(余粮收集制),画面切换,农民带着较轻松神情缴纳适量粮食税,手中有余粮可去市场交易,形象呈现政策调整对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激活。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通过播放苏联早期经济困境视频片段,展现工厂停工、农田荒芜景象,抛出“如何挽救苏俄经济”疑问,引发学生兴趣,顺势导入新经济政策讲解。

2.基础讲解:秦一平老师,按传统方式初步阐释新经济政策各项举措,边讲边适时在屏幕展示对应图片,如工厂生产流水线(工业恢复私营)、市场摊位交易(商品交换重启)等,加深初步印象。

3.核心阐释:借助图片深度剖析。以粮食税关联图为例,主校教师操作,分校教室大屏同步清晰呈现:从粮食产出源头开始,箭头指示粮食走向,直观看到税收比例大幅降低,农民留存粮食大增,后续分支箭头引向牲畜养殖扩充、家庭手工业兴起,这些又与市场新开辟的农产品、手工品交易区衔接,资金回流农民口袋,进一步刺激扩大再生产。配合简洁旁白,“税收减负,像给经济引擎注入新燃料”,生动揭示政策各环节联动催生经济活力的特质。期间,利用同步课堂互动功能,随时提问各校学生观察理解所得,即时答疑解惑。

4.总结归纳:展示综合示意图,涵盖工业、农业、商业各板块新经济政策运转全景,不同色彩线条标注要素流向,引导学生回顾各部分变化及联系,提炼新经济政策“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利用市场调节、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特点,各校学生同步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完善。

四、教学效果

1.知识掌握:课后检测显示,学生对新经济政策细节及整体特点记忆准确率远超以往纯文字讲授班级成绩,复杂经济原理理解偏差率大幅降低。

2.课堂参与:同步课堂互动面板数据表明,学生发言提问次数是常规课2倍多,主动参与讨论氛围热烈,偏远分校学生也积极融入,消除教学资源差距带来的学习隔阂。

3.思维提升:从作业反馈看,学生能自主类比当下经济调控政策,历史思维迁移运用能力显著增强,彰显以图促思成效。

此案例借图片为桥,在片区教研同步课堂里成功化解教学难点,

为历史抽象概念教学提供可复制范式,促进区域教学均衡共进。

 

7652b11f15ca2f84389144714d5d100

秦一平老师执教同步课堂《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跨学科融合提升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案例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 曲婷婷  田素霞

在教育教学不断创新发展的当下,跨学科融合成为提升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跨学科融合的实施策略丰富多样。

在历史与语文的融合中,我们借助经典文学作品、古诗词等资源,引导学生从文字中挖掘历史信息,理解历史人物的情感与思想,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古代文化史时,通过对古诗词中所描绘的社会风貌、民俗风情的剖析,让学生仿佛穿越时空,亲身体验历史情境。以《木兰诗》探究南北朝时期社会风貌与文化特征。教学过程:教师先带领学生精读《木兰诗》,分析诗句中关于战争场景、家庭生活、人物形象的描写。然后引导学生从历史学科角度探讨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格局、军事制度、民族融合状况。例如,从“可汗大点兵”探究少数民族政权的军事组织形式;依据“木兰当户织”“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等语句,分析当时的家庭手工业与商业活动特点,以及府兵制下士兵自备装备的情况。通过对诗歌文本的剖析和历史背景的挖掘,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理解素养,让学生深刻体会文学作品与历史的紧密联系。

历史与地理学科的结合,使学生能依据地理环境要素去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与发展。如在探讨古代文明的起源与传播时,分析河流、山脉等地理因素对文明交流和扩张的影响,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时空观念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明白历史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地理空间紧密相连。案例主题:借丝绸之路解析地理环境对历史交流的影响。教学过程:在地图上详细展示丝绸之路的路线,包括陆路丝绸之路途经的河西走廊、中亚草原、西亚沙漠等地区,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南海、印度洋沿岸地区的地理特征。讲解不同地理区域的气候、地形、资源等要素如何影响贸易方式、文化传播路径和文明交流的内容。例如,分析河西走廊的绿洲地形对商队补给和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探讨印度洋季风对海上贸易航线和航行时间的制约,使学生理解地理环境是历史发展的重要舞台,从而强化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能力。

与政治学科的融合,则侧重于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关联。帮助学生从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背景出发,理解政策的制定与社会变革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历史解释能力和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例如,在分析近代中国的变革历程时,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综合解读,使学生能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历史发展的复杂性。案例主题:从美国独立战争看政治思想与社会变革的关系。教学过程:先介绍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前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政治统治,如殖民政策、税收制度等。然后深入讲解启蒙运动思想在北美殖民地的传播,如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等政治理念如何激发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意识。组织学生讨论《独立宣言》中体现的政治思想及其对美国建国和政治制度构建的影响,以及美国独立战争在世界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地位和示范作用。通过这样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政治视角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发展逻辑的能力,提升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素养。

历史与艺术学科的互动也为教学增添了色彩。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聆听音乐,还原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氛围和社会场景,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直观感受。如在学习文艺复兴时期历史时,让学生欣赏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的作品,从艺术风格中体会当时的人文主义精神,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和历史理解素养。

通过一系列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的实施,我们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明显提高,课堂参与度大幅提升。在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学生在史料分析、历史解释以及时空观念构建等方面的能力都有了长足进步。从学业成绩来看,历史学科的优秀率和平均分都有了显著提升,同时,学生在综合素养测评中也展现出更强的跨学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当然,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跨学科融合的深度和广度把握不够精准,部分教师在融合过程中存在生搬硬套的情况,跨学科教学资源的整合还不够完善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跨学科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深入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跨学科融合模式;完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为跨学科教学提供丰富、优质的资源支持。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索跨学科融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不断优化教学策略,致力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为初中历史教育教学改革贡献更多力量。

 

 

 

 

 

 

 

 

 

 

 

 

 

 

 

 

 

 

 

课题成果佐证材料3

 

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

 

 

 

39f1c1b96743b0762a25f4a9dc7ab2b

刘伟丽

 

刘伟丽 (2)

 

7d72d9aa6f09258b2e16a12900a855c

 

 

edb8642b59e12ea1ebd0878de0f8cd1

 

b54e57a4cbb75cb0c80645b11c647424f2a35e8cf40bcdeb7b7cc1e8e90517

 

0f6026b5b9b7fa8e1bdc652f8389599

 

cbb59d547b42b3d71958bc60af2051f

ce1e757a0123c0a2c44f61a107ebdb0

 

 

 

11ee0b41ffb54d3d1a37868b53c7cb3

f09697d945799bfd4dd5a038413c666

 

8f627ec7d2e60433d1f6a4c4cbd73fe

2a98533159b83009c48d8339f87a331

 

 

课题成果佐证材料4

 

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

 

 

 

案例古希腊罗马文化  授课教师:李敏

 

教技融合说课课件_01

 

 

教技融合说课课件_07

 

教技融合说课课件_09教技融合说课课件_14

 

 

 

 

 

 

教技融合说课课件_15

 

 

 

教技融合说课课件_16

 

案例美国独立战争  授课教师:刘伟丽

 

 

教学设计:教师出示学习目标,了解本节课学习重点,通过整体课标培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爱国情怀。

教学设计:阅读课本,制作美国独立战争的时间轴,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教学设计:通过材料进行合作探究:为什么弱小的美国能够打败强大的英国?(史料史证)

 

教学设计:1787年美国宪法的性质和影响。(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案例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授课教师:任慧燕

教学设计: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特别报道》解说词,让学生了解孙中山的事迹,感受孙中山先生的家国情怀。

教学设计:通过视频播放更深一步了解孙中山,感受孙中山的家国情怀。

教学设计:以表格的形式讲述同盟会的成立。(历史解释)

 

教学设计:通过讲述三民主主义与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案例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授课教师:张政

1

2

3

4

5

6

 


 


 

案例:《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授课教师:王迪5f0c9ca80f1db4be96b00504f00b0ce

教学设计:通过观看北伐战争形势图培养历史时空观念。

458c32c0352564f3a40e4c916acb1e3

教学设计:通过国民党反动派迫害共产党人培养孩子们的家国情怀,南昌起义意义的讲述培养孩子们的唯物史观。

98127376255025ef5e58ea55153df00

 

教学设计:通过观看秋收起义的过程,培养历史时空观念。a8c9897f585f40fd0a17b4560e9c26f

 

教学设计:让孩子们当导游,置身井冈山,体会会师情境,培养孩子们的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6261ae29a05cd004f92dc5b36058839

 

教学设计:通过本课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八七会议、井冈山会师、古田会议等基本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体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培养家国情怀。

 


 

案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授课教师:王壮

 

教学设计:清朝通过设置机构、册封、制定法律、外交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时空观念)

教学设计:通过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讲述,了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任何分裂祖国的行为都是不可实施的,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设计:学生讨论为什么说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家国情怀)

 

教学设计:利用地图讲解清朝的疆域。(时空观念)

 

 

 

 

 

 

 

课题成果佐证材料5

 

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

一、参加山东省教科院赴冠县“送教助研”活动的总结

为进一步推动新课标落地实施,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引领全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2023年4月7日上午,斜店乡中学作为山东省教科院“送教助研”历史学科会场的协办方,举办了“以课堂评价促进教学改革”为主题的教学研讨会,聊城市教研室主任张维宪、山东省骨干教师韩宗顶、赵扬及全市初中历史学科骨干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斜店乡中学校长付俊华等陪同。张维宪主任主持本次送教助研活动。

   冠县实验中学马月军老师、济宁市第十二中学韩宗顶老师、济南历下区教育和体育局赵扬老师分别带来了一节精彩的历史课。他们的课各具特色、别具一格,师生互动、小组合作,丰富的史实资料、多样的教学方式,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也获得全体参会教师的称赞。

马月军老师带来的是一节复习课,通过明确目标、自主学习、探究合作、达标检测、归纳总结、点拨提升等环节,系统地将重难点呈现出来。

韩宗顶老师带来了一节新授课,利用丰富多样的史实资料,将四个模块的知识要点形象具体地铺展开来,并厚积薄发地融合了深深的家国情怀。

赵扬老师带来了一节复习课,通过四个“走进”,线索式地引领学生探究历史史实,注重开启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以古鉴今、感恩革命先烈,抒发爱国情怀。

    接着,韩宗顶老师和赵扬老师分别进行了说课及对初中历史学科的思考。韩老师围绕《中学历史教学融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话题,表示课程要坚持学为中心的理念,实现全方位教学、育人的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辩证分析、读图学史的能力;强调历史课要讲出“历史味”,立足历史课堂,进行教学革新,强化学案导读,倡导“情景教学+史料阅读+活动拓展”的教学理念,学生感悟文化经典,开展合作探究。

    赵扬老师强调课堂要依托新课标,尊重教材,坚持“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既要明确教学目标,又要明确每个小的细节,既要有系统的知识回顾,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议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认同感及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张维宪主任针对初中历史课堂现状,提出了几点要求,要坚持面向全体、育人为本、因材施教、成就动力、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等,强调要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和潜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像力;探索新课程标准落地落实的教改方向及策略,依托情景教学、实践育人的理念,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用热情点燃学生对成功的渴望,用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为祖国培养更多的时代好青年。

此次送教助研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次智慧碰撞的机会、交流学习的平台,既拓宽了教师们的教学视野,汲取到了更前沿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也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351d18dc72a017dfa90e6a196a0a9665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的老师们认真参与本次名师授课活动,吸取名师授课精华,学习最前沿授课理念,促使自己快速成长

5e89aafe837f876b0365825dffb3f2c

2、             参加第四片区教研观课的反思

——以视频授《凡尔登战役》之思

2024年11月8日,第四片区教研活动在崇文中学如期开展。本次历史学科组同课异构的课题是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崇文中学刘伟丽老师、贾镇中学王萍萍老师、定寨中学邢书敬老师为我们带来了风格各异的课堂教学盛宴。在讲授凡尔登战役时,刘伟丽老师是直接的文字讲授。邢书敬老师和王萍萍老师都用了视频讲授。明显的效果对比就是邢老师和王老师的视频讲授吸引了学生,直观展现了战争的惨烈,让学生理解了凡尔登战役有“地狱”“屠场”“绞肉机”之称的由来。通过这次观课深感视频教学手段于展现战役惨烈程度的独特价值,同时也萌生诸多反思。

视频能将静态文字、图片难以承载的动态战场实景复现。如炮弹爆炸掀起的漫天烟尘、士兵冲锋时前赴后继倒在泥泞血泊,配合枪炮轰鸣、伤兵哀号音效,瞬间将学生拉至 1916 年那片“绞肉机”战场。震撼视听刺激,使抽象“惨烈”具象化,远胜平铺直叙讲解,助学生轻易跨越时空理解战争残酷。

视频运用亦存隐忧。其一,素材筛选难度大。网络资源繁芜,部分含夸张演绎、史实偏差,若不经甄别取用,易误导学生构建错误历史认知,如血腥画面过度渲染、战斗细节张冠李戴,教师需在海量视频里沙里淘金,耗时费力。其二,把控不当易喧宾夺主。课堂若一味播放视频,缺适时暂停讲解、引导思考环节学生或只陷感官冲击,无暇剖析战役战略意义、深层成因,沦为“观影”而非学史,背离借助视频深化知识理解初衷。

为优化视频教学效能,教师课前应依教学目标精筛视频,参照权威史学资料核验内容;课中依视频进程巧设问题,如“德军为何选凡尔登主攻”“法军坚守反映何战略智慧”,借问题穿针引线,让学生观影时脑中有思。

通过这次观课反思,带领学科组认知如何用好信息化教学为我们的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做铺垫

 

三、参加第四片区教研活动研讨的总结

在本次片区教研活动中,我们深入探索了信息化教学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融合,收获颇丰,也进行了深刻反思。

一、经验总结

(一)信息技术助力情境创设

教师们运用多媒体资源,如历史纪录片、图片、动画等,为学生营造逼真的历史情境。在学习“沟通中外交往的丝绸之路”时,播放丝绸之路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商队的艰辛与文化传播的魅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时空观念。

(二)利用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促进合作学习

借助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教师通过平台布置小组任务,学生分组探究弱国无外交,在交流讨论中提升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能力,平台的实时反馈功能也便于教师及时指导。

(三)信息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网络资源极大丰富了教学素材。在讲解“抗日战争”时,教师引入抗战老兵的口述史料、日本侵华的新研究成果等,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唯物史观,使学生从多维度理解历史事件。

二、反思

(一)技术应用的适度性

部分教师过于依赖信息技术,导致课堂节奏拖沓,学生注意力分散。应明确技术是教学辅助手段,要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与运用,避免喧宾夺主。

(二)信息甄别与整合

网络信息繁杂,存在部分不实或片面的内容。教师在教学前需对信息进行仔细甄别与整合,确保所引用的史料准确无误,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评价历史事件,避免学生产生错误认知。

(三)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提升

部分教师在信息技术操作与信息化教学设计上仍存在不足。需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包括软件应用、资源开发、线上教学管理等方面,以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教学要求。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们积累了宝贵经验,也明确了改进方向。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信息化教学与历史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路径,推动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参加2024年“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观评课推荐活动总结

时间:2024 年 12 月 4 日

地点:崇文中学赛课室 

主持人:李敏

参加人员:常延荣、唐慧琳、马素玲、刘佳宁、王雪娅、蒋 海东、刘艳芬、张宗环、秦志远、刘伟丽、董晓倩、秦一平、 任慧燕

研讨过程

2024 11月16日至11月30日,我们在山东省教师教育网上对今年的观评课进行了学习。今年的观评课是大单元教学设计,我们每个人观看的课程都是各市推荐的优秀课例,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今天我们一起研讨一下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七年级今年使用了新教材,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对七年级新教材使用把握不准,我们通过学习优课,让我们七年级教师能够及时把握新教材的方向。让八九年级老师及时更新观念,跟上新教材的变化。

《关于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优课推荐的研讨报告》

一、研讨背景

在历史教学不断改革与发展的背景下,优质课程资源对于提升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本研讨小组聚焦于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旨在通过深入研讨,筛选出具有示范意义的优课,为历史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助力学生更好地理解原始社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奥秘。

二、研讨过程

(一)课程资源收集与初步梳理

小组成员通过山东省教师教育网的观评课学习,广泛收集了与本单元相关的课程资源,包括不同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课堂实录视频等。随后,依据课程资源的完整性、教学目标的初步合理性、教学内容与单元主题的契合度等基本要求,对收集到的资源进行初步筛选,确定了本节相对有价值的2 节课程资源进入深入研讨环节。

(二)深入分析与小组讨论

1.教学目标研讨

仔细剖析每份课程资源设定的教学目标。关注其是否涵盖了本单元要求学生掌握的关键知识,如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活特征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的农耕生活差 异,以及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形式和文化艺术成就等。

评估教学目标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体现,例如是否有引导学生分析原始人类生活方式形成的原因,是否注重培养学生对考古资料的解读能力以及对中华文明起源多元 性的理解能力等。

讨论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与可检测性如是否明确了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的具体行为表现或认知水平提升程度。

2.教学内容探究

审查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与准确性,确保对原始社会各阶段的重要史实考古发现、传说故事等都有恰当的呈现与讲解,且无史实性错误。

分析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拓展情况,例如是否深入挖掘了考古发现背后所反映的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结构变化等深层次信息,是否联系了同时期世界其他地区的原始文明发展情况以拓宽学生视野。

探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如是否采用了故事化、情境化的手法将枯燥的历史知识生动地展现出来,是否合理运用了图片、图表、视频等多种教学素材辅助学生理解。

3.教学方法与策略考量

观察课程资源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 探究法、角色扮演法等的运用情况,判断其是否根据教学内 容和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了灵活搭配。

研究教学策略中对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例如是否设置了足够的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环节,是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其积极解决问题。

分析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与启发技巧,如教师如何通过提问、引导思考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历史学习中的难点,如何激发学生对原始社会历史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

(三)课堂实录观摩与评价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

1.教师教学表现

教师的教态是否自然亲和,语言表达是否清晰流畅、生动形象且富有感染力,能否运用恰当的语速、语调、肢体语言等增强教学效果。

教师对历史知识的讲解是否深入浅出、条理清晰,能否将复杂的历史概念和事件以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是否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过渡。

教师的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如能否有效掌控课堂节奏,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及时处理学生的课堂行为问题,确保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2.学生学习状态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高低,是否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参与讨论、进行小组活动等,观察学生的眼神、表情肢体动作等以判断其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与专注程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跃度,是否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分析、归纳、总结等历史思维活动,是否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并尝试自主探究解决。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反馈,通过课堂提问、学生练习展示等环节观察学生是否理解并掌握了所学的历史知识,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四)综合评定与优课确定

小组依据前面各环节的研讨结果,为2份课程资源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师素养、学生参与度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打分。每个维度根据其重要性设定相应权重,以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与客观性。经过严谨的评分与比较,最终确定了得分最高的大单元教学整体设计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从考古发现看中华文明的起源课程作为本研讨小组推荐的优课。

三、研讨总结

(一)优课亮点

1.教学目标精准明确:教学目标紧密围绕单元主题与课程标准,不仅明确了学生需掌握的基础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与可检测性,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清晰的导向。

2.教学内容丰富生动:课程内容丰富详实,对原始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讲解。巧妙地运用大量考古图片、遗址复原图、历史纪录片片段等多种教学素材,将抽象的历史知识具象化,生动地展现了原始人类的生活场景与中华文明起源的漫长历程。同时,注重对教学内容的深度挖掘, 引导学生透过历史现象探究背后的本质,如从原始农业的发 展分析社会变革的原因等。

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例如,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原始人类的生活场景,亲身 体验原始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运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对考古资料进行分析解读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和自主究精神;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交流合作,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共同解决历史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4.教师教学功底扎实:授课教师展现出了深厚的历史专业素养和高超的教学技能。教态亲切自然,语言表达富有激情与感染力,能够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历史故事,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历史知识的讲解精准到位,能够巧妙地引导学生思考,及时回应学生的问题并给予恰当的评价与反馈,课堂组织管理能力强,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流畅,营造了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

5.学生学习效果显著: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极高,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教学活动,思维活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讨论。通过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扎实的历史知识,还在历史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的锻炼与提升,对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起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后续历史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不足之处与改进建议

1.教学资源整合可优化:部分课程在教学资源整合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如不同类型教学资源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未能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协同效应。建议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教学资源的系统性整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需要,精心设计资源的呈现顺序与组合方式,使教学资源能够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2.评价体系有待完善:个别课程的教学评价环节较为薄弱,评价方式单一,主要以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评价为主,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全面评价。建议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增加学生自评互评环节,设计多样化的评价量表或任务,如历史小论文撰写、小组项目展示评价等,从多个角度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与进步情况,及时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反馈与指导,促进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结论

通过本次研讨活动,小组成员对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的教学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与理解,同时也明确优质历史课程的标准与特征。我们将把此次研讨的成果应用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并积极推广推荐的优课,为提升历史教学质量贡献力量。

崇文中学历史组进行优课推荐研讨

课题果佐证材料6

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

2023年5月通过问卷星对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的教师进行的信息化教学在历史、政治、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情况的调查

 

t1t2t3t4t5t6

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是通过问卷星面向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的历史、政治、语文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使用情况进行的抽样调查。得到有效数据56份。

数据结果显示,我们学校的老师偏年轻化,所有老师都采用信息化教学。80.36%的老师认为信息化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19.64%的老师认为信息化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帮助。96.43%老师认为信息化教学在这三科中的应用场景是课件制作。91.07%老师使用PowerPoint进行教学。100%老师认为信息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96.43%的老师认为信息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98.21%的老师认为信息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98.21%的老师认为信息化教学可以增强师生、生生互动。大多数老师愿意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采用信息化教学方式。

他们用到的资源大多是自己设计的课件或者是引用其他平台上的教学视频。并认为看微课自主学习和在线测试是必备的教学活动,他们认识到在线教学形式灵活,能突破传统课堂的局限性,争取了更多互动交流的时间,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给学生多元化的学习体验,促进资源的共享和创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等。

同时也指出了信息化教学的缺点,主要是不方便老师掌握学生的课上情况,增加了老师备课的难度,学生容易出现刷时长、刷作业等投机取巧的情况 ,网络不稳定或技术设备容易出现问题等。

总的分析来看,我们进行的信息化教学在历史、政治、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光明的前景。

 

 

 

 

 

 

2023年5月份通过问卷星对信息化教学在初中历史、政治、语文学科学生学习情况做出的问卷调查

t1t2t3t4t5t6

 

 

 

 

 

 

 

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是使用问卷星,对信息化教学在初中历史、政治、语文学科学生学习情况做出的问卷调查。此问卷调查对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的学生开展信息化学习情况进行的抽样调查。得到有效数据619份。

数据结果显示有84.81%的学生认为信息化教学在历史学科中的应用最适合于近现代史的学习,占人数最多。80.13%的学生认为信息化教学在政治学科中的应用最适合于政治制度的学习,占人数最多。88.53%的学生认为信息化教学在语文学科中的应用最适合于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的学习,占人数最多。大多数学生认为信息化教学在学习中最需要视频资料。80%以上的学生认为信息化教学中视频讲解在历史、政治课上更适合学习,90.31%的学生认为信息化教学中互动课堂在语文学科中更适合学习。85.14%的学生认为信息化教学中课堂讨论这种评价方式更适合历史学科学习。83.36%的学生认为信息化教学中政治实践活动这种评价方式更适合政治学科学习。78.68%的学生认为信息化教学中语文作品展示这种评价方式更适合语文学科学习。

通过以上结果分析看到尽管信息化教学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是它所提供的多样的学习方式,海量的资源,课堂回放,线上测试,大数据分析等优势能够得到进一步优化,达到教学的最优化的效果,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发展前景。

 

 

 

 

 

 

 

课题成果佐证材料7

 

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

 

 

李敏2024年县级优课2024.12

李敏县教学能手2024.07

李敏市级优质课2024.01

刘伟丽县教学能手2024.07

刘伟丽县优质课2023.10

任慧燕县公开课2024.07

田素霞县教学能手2024.07

田素霞县优质课2023.10

张政县优质课2023.10

曲婷婷县级优课2023.11

曲婷婷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优秀教师空间2023.07

曲婷婷市教学能手2023.07

曲婷婷市微课二等奖2023.07

王迪校级优质课2023.03

王壮县级优课2023.11

 

 

 

 

  1fae18d235bedc20303a53c04ce6be9

李敏2024年县级“优课

2c60edf1b39d8d68731aa9768a7236f

李敏县教学能手2024.07

李敏市级优质课二等奖2024.01

李敏市级优质课2024.01

7f4580d997b698fc65124b98e146a84

刘伟丽县教学能手2024.07

73dffdd518ac602757ec9b90466dff9

刘伟丽县优质课2023.10

330ca4445da5846a095c7e4a233f09f

任慧燕县公开课2024.07

42679cee9230f97fa99ff2a5746a6d7

田素霞县教学能手2024.07

田素霞县优质课一等奖2023.10

田素霞县优质课2023.10

张政县优质课一等奖2023.10(1)张政县优质课一等奖2023.109(2)

 

张政县优质课2023.10

 

曲婷婷县级优课2023.11

 

曲婷婷县级优课2023.11(1)

 

曲婷婷县级优课2023.11

 

 

1907059877f1f1b41e08fc935974511

曲婷婷市教学能手2023.07

曲婷婷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优秀教师空间2023.07

曲婷婷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优秀教师空间2023.07

曲婷婷市微课二等奖2023.07

曲婷婷市微课二等奖2023.07

   王迪校级优质课一等奖2023.03

王迪校级优质课2023.03

进行王壮 2023年县级优课(1)2023.11王壮 2023年县级优课(2)2023.11

王壮县级优课2023.11

课题成果佐证材料8

 

运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

 

 

一、美篇《运用信息技术为政史教学赋能》

智慧教育,我们在路上——运用信息技术为政史教学赋能

教学在与时俱进,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崇文中学教师利用智慧教育平台,实现信息技术与政治历史学科深度融合。

学校教师通过智慧教育平台,注重学科特点,巧妙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教学中,课下集思广益,精准收集学情,互相交流经验。       

课程标准感悟3

课程标准感悟2

课程标准感悟1

爱国主义教育视频1

爱国主义教育视频2

爱国主义教育视频3

     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微时代”悄然而至,微课制作也成为新时代教师们必须具备的一项专业技能,为了帮助教师提高微课制作水平,学校也集中进行了微课制作培训。

微课制作心得体会

微课制作心得体会2

微课制作心得体会3

 

 

 

“微”而有为,“课”显智慧。培训过程中,老师们认真聆听,积极互动,详细记录,获益良多。此次培训,提升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解决了教师在微课创作过程中的诸多困扰问题,为教师赋能教学和专业技能成长。

   信息化教学展示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中发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同时,因为现代化设备的加持,课堂的呈现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学生学得也更加兴致盎然。

 

 

 

 

 

 

 

 

 

二、美篇《崇文中学开展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培训活动》

智慧教育赋新能  平台培训促成长

— —崇文中学开展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培训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聊城市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数字校园全覆盖工作的通知》,充分发挥冠县智慧教育平台的作用,加快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

  2023年11月29日,冠县崇文中学特邀智慧教育平台技术员张娟老师到校对教师们分批次进行智慧教育平台应用专项培训。

 

ddb7b592932ee1ebd072f091a0e6c12

张老师重点从教学应用、书香中国、海码课堂、组卷功能、互动课堂等方面进行了逐一讲解和现场演示,介绍了“冠县智慧教育平台”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导和激励老师借鉴平台的优质资源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深度融合,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针对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中教师常用到的教师备课、平台功能以及双师课堂等功能进行了现场交流,带领参训教师逐步熟悉平台网页端和手机端的基本操作。

信息技术正在引领课堂教学的变革。传统的课堂,课本和教具是仅有的教学资源与工具;如今,数字教学资源与工具已成为教育信息化之门的“金钥匙”,满足教师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需求。

本次培训不仅让老师们对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有了全面地了解,也提升了老师们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此次培训,让老师们对冠县智慧教育平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提升了我校教师对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的能力,为我校建设智慧校园,实现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促进教师们能更好地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将优质资源服务于教学,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三、活动纪实

崇文中学历史组新课标培训

2024年9月,在学校的全面组织下,崇文中学历史组积极开展新课标培训活动,为教师们带来了一场知识盛宴,为教育教学注入新活力。此次培训旨在深入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历史学科组在此前已经在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教研社区中组织了新课标培训,提升教师们的理论水平。此次培训中,教师们积极参与讨论,针对新课程标准解读、新课程标准与旧课程标准的对比分析、新教材分析、新教材的编写思路、体例特征、结构特征及学科间的关系、新教材的重点、难点及教学策略等分享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对新课标实施的初步探索。会议的互动环节气氛热烈,教师们纷纷就自己在新课标理解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提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大家们积极探讨解决方法,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见。

 

 

 

 

3330653918a7e46bff45c8968b7d2bb

李敏老师带领历史组学习如何撰写学习目标

 

 

 

 

 

 

、学生学习方法指导活动

学生交流学习历史的方法

搭乘信息化快车,畅游历史长河

                 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学 九年级十七班孙小艺

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巧用方法是开启知识宝库的关键,而如今老师运用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更为学习之路添翼助力。

课堂上,紧跟老师借助多媒体展开的教学节奏至关重要。PPT 里图文并茂的史料展示,像一幅幅历史长卷徐徐铺展,要仔细观察细节,不放过年代、人物、关键事件信息,随时批注笔记;遇上历史纪录片片段播放,沉浸其中,留意旁白解读,将画面与课本知识迅速关联,如观看《大国崛起》,对比各国发展历程与教材对应章节,强化理解记忆。

老师传授学习历史的方法

历史课堂高效学习方法

跟好老师的思路;

明确背诵的重点;

用课堂时间消化大部分知识;

跳出枯燥文字的窠臼,借助于视频、图片、史料,加深对历史纵向和横向联系,提升思维,提高能力。

27fc6e83684df77941900f8fbd6245b

李敏老师讲授学习历史的方法

 

 

五、课题组成员参加各类活动积累课题研究经验

6d2c96fcc045468b9fb788d4681abae

李敏参与市优质课评选

刘伟丽1

刘伟丽参与历史优质课评选

刘伟丽3

刘伟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f189448657b172fb85fc670cb5cc7ab

任慧燕参与校内历史组听评课活动

ec6adebd2f7106c111c203672d0f15b

田素霞参与县教学能手评选

0d9aadb1daba578d71d077e515d2fac

张政参与九年级学习方法指导活动

743a2ab4eacfb14964c79c0d00705f2

曲婷婷参与县教学能手评选

cecd1d74a1621843b06d762355759b9

王迪参与片区教研同课异构活动

 

 

 

 

c1d8fcfb18db49870b2b2adfcf4742f

王壮录制优课

087ae0205360a4fc5ce22acb8b97315

历史学科组参与片区教研活动

eef06a5cd117086ca02753affb7e6ce历史学科组参与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教研社区活动

冠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重要事项变更申请审批表

课题名称

 

课题负责人

 

联系电话

 

原完成时间

 

课题批准号

 

工作单位

 

变更内容:  

□变更课题负责人   改变成果形式     改变课题名称 

□研究内容有重大调整      □延期半年    延期一年  

□申请撤项   □其他

变更事由

 

课题负责人(签字):

课题成员(签字):

                                                   年  月

 

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签  章

              年  月  日

冠县教育和体育局教育科学研究室

 

 

签  章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