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减9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2~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算。

2.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口算

[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9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小方块、板贴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欢逛公园吗?春天来了,有一群小朋友结伴去公园玩,咱们一看看吧。

学生观察情境图见图1)

谁来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1:我看到公园门口有许多小朋友

预设2:我看到了阿姨在卖气球

你能从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1: 一共来了15人

预设2:有9个女生

预设3:一共有17个气球,卖了9个

:大家找到了这么多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预设1:有几个男生?

预设2还剩多少个气球?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有几个男生?”。谁能把这道题完整的读一读?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你会列算式吗?

学生列出算式,教师适时板书:15-9

:那还剩多少个气球?这个问题又该怎样解决

学生列出算式,教师适时板书 :17-9

这两个问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预设:因为求其中的一部分所以用减法计算。

对,知道了总和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就要用减法计算。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逛公园”的生活情境出发,学生将会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引导学生有顺序的、有条理的观察事物,发现信息,整理信息,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探究15-9的算法

1.选择学具,自主探究

:那15-9等于多少呢?

预设1等于6

预设2:可能说错了,或说不出结果

15减9到底等于多少呢?咱们请小棒小方块来帮我们研究研究好吗?老师为每个同桌准备了一些小棒和小方块,两个人先商量商量,一个人用小棒,一个人用小方块,请同学们想一想、摆一摆,怎样从15里面去掉9根小棒或9个小方块呢?比比看,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掌握信息

2.组内交流,感悟算理

:你能小棒或小方块把你自己的计算过程说给同位听听吗?

同桌交流

3.组间交流,理解算理

谁来向大家介绍你的方法,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1想加法算减法,先想9和()合起来是15?9+(6)=15,所以15-9=(6)

:哪位同学也是这样想的?再说一说这种算法应该先想什么?再想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预设2从15个小方块中,先拿走5,再从10拿走4,还剩6

:对于这种算法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预设:为什么要先拿走5个,再拿走4个呢?

教师适时电脑动态演示)把5个的小方块和4个的小方块用不同颜色的虚线框起来。

预设先拿走5个后,剩下的就是10个,从10里面拿走4个,这样算简单

对,我们把15看成1个十5个一,先从15里面5个没取完的从10里面继续拿,这样我们可以把十几减9的减法,变成以前学过的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减法)和十减几的减法来做。从而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请同学们再回想一下刚才这位同学的展示过程,说一说这种算法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板书:15-5=10 10-4=6

预设3:把一捆小棒打开,直接取走9根,再把剩下的1根和另外的5根合起来是6根

这位同学很有想法,他是从10根小棒里面直接减去9根小棒为了使小朋友看得更清楚,我们一起回顾一下。(电脑演示小棒破十法的过程。)

:根据刚才的演示过程,想一想15-9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0-9=1  1+5=6

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为什么要先10-9啊?

学生可能回答:当个位5减9不够减时,就用10减9

:对,当个位5减9不够减时,我们就可以直接用10减9

10根小棒里剩下的1根怎么办?

预设:把剩下的1和5合起来。

教师用课件把1和5合起来。

这种方法就是数学上破十法,破十法也可以用一个式子写明白。

教师边介绍,边板书

4.提升方法,沟通联系

通过动手操作,我们找到了3种十几减9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提升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探究15-9的计算方法,借助直观形象的课件演示,将会更方便的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合适的方法。在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将会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自己认为好的计算方法,自觉地构建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二)教学“试一试”,深化运用

1.自主迁移,独立计算

:15-9你们会算了,那17-9该怎样算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如果有困难可以再请学具帮帮忙。

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纸上,教师巡视掌握信息

2.组内交流,感悟算理

:把你的计算过程分享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同桌交流

3.组间交流,理解算理

谁愿意将你的计算过程和大家说一说?            

预设:17-7=10  10-2=8

:这位同学是运用连减的方法来口算这道题,为什么要把9分成7和2

预设这样可以把十几减9逐步变成十减几来算,比较简单

对,这样我们可以把十几减9的减法逐步转化成十减几的减法来做。

预设:10-9=1  1+7=8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

:为什么要先用10减9呢?

预设个位不够减,所以用10减9

对,当个位不够减时,就用10减9,得到的1再和个位上的数相

预设想加法算减法:9+8=17  17-9=8

(三)小结

同学们看黑板今天我们研究的算式都有什么特点?

预设1它们的减数都是9

预设2:被减数都是十几

预设3:它们都是十几减9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顺势板书课题:“十几减9”

(四)随机巩固

: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大家都了解了选择你喜欢的方法继续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12-9你是怎样算的?                

同桌交流

:谁愿意将你的想法分享给全班同学听一听?

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情况组织学生适时评价

设计意图探究算法的过程中,教师继续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断优化自己的计算方法。然后在全班交流自己喜欢的方法。这样使好的计算方法更为明朗化,更为突出。

三、自主练习,深化应用

:下面我们就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几个问题好吗?

1.基本练习(见图2)                                                                                                               

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纸上

结合图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2.对比练习(见图3)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算一算,比一比,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你能再写出这样的一组题吗?

3.综合练习(见4)

:你能看图编一个数学故事吗?

学生交流

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4.发展练习(见图5

:大家能正确的口算十几减9的减法了,现在我们一起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

活中的实际问题好吗?

 

 

 

 

5.趣味练习(见图6)

:算一算、比一比谁能最先帮小兔跳过木桩?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的练习,将会有效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计算品质和计算素养。

四、回顾反思

: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

预设1:我会积极学习了。

:你哪个环节最积极?(课件“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预设2:我学会与同学合作了。

:你们合作解决了什么问题? (课件“合作”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合作”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预设3:我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

:你学会了了哪些数学知识?(课件“会用”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合作”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

: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课件将红苹果装入果篮)

设计意图具体的问题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几个方面回顾整理,将会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逐步提高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板书设计]

 

 

 

 

 

 

 

 

 

 

         青岛市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    陈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