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聊城市数字校园建设应用案例

小改革·大智慧 学情数据助力乡镇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 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
  • 2024-08-19 15:27
  • 阅读 530
分享到:

冠县店子镇中学是一所乡镇中学,长期以来,办学条件、师资力量薄弱制约着学校的发展。近年来学校巧借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东风,积极探索数字化赋能教学因材施教的可行路径,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实现从“旧三式”到“新三式”的变革,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为乡镇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范式。

image.png

2021年学校为实施教师“换笔工程”,借助冠县智慧教育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知识图谱等现代信息技术优势,以日常作业作为切入口,在不改变学生传统纸质作业答题习惯的前提下,通过教师使用“智能笔”批阅作业,实现学生动态学情数据的常态化、伴随式采集分析,为教师提高作业质量、减少作业数量、实施精准教学、开展靶向教研,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及学校作业精细化管理提供动态、科学的数据支撑。

image.png

image.png

一、学情数据助力精准教学

通过日常学生作业作答情况的高频采集,即时生成学情报告,为学校精准教育教学提供了数据参考和指导。课前备课环节中教师基于学情报告中的作答分析、知识掌握分析,精准定位学生薄弱知识点,快速了解任教班级学生掌握情况,课中对共性错题、易错、难点知识点进行重点强化,并借助平台对学生共性错题、易错试题开展变式训练,做到举一反三。让传统经验式的教学变为有据可依的精准教学,基于数据分析,为教学提供支撑,课堂目标更加明确,课堂教学效率更加高效。

image.png

二、学情数据赋能靶向教研

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离不开行之有效教研活动。学校传统的教研活动,都是以座谈会的形式开展,老教师们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青年教师通过笔记记录吸取经验。往往一场教研活动下来占据的时间较长,教研活动效率低、缺乏科学依据,更重要的是青年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大部分时间充当了活动的倾听者。通过智能作业学情数据分析,利用知识掌握图谱,教研更精准、高效,教研活动更有靶向性。对于青年教师来讲,相比经验缺乏,运用学情数据分析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教学成绩,帮助自己提升专业能力。

image.png

原来数学物理学科的教研活动都是针对班级大范围的主要问题研讨,甚至有些课上问题仅限于教师授课时的感受,通过学情数据应用,教师们可以利用知识图谱、作答分析等直接精准研讨具体班级的具体问题,快速而准确,研讨时间由原来的1小时缩减到半小时左右,效率提升明显。现在学校的数学和物理教研活动以大数据为依据,可信度更高,措施更具体,意见更容易统一,效率更高。

image.png

三、学情数据促进家校合育

现阶段的家校合育形式基本集中在家长会、微信等形式,教师将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家长会、微信或电话传达给家长,家长并不能很及时准确地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并且有些家长工作繁忙,不能有效地关注孩子学习。学校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学生家长对学生在校学习、日常作业完成情况掌握度不高,通过家长会家长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的信息偏少,智能作业应用初始阶段,因需要通过终端设备查看学情,部分家长反馈操作步骤繁琐,他们认为智能作业本短期内效果并不明显,传统作业模式已经能够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为有效提升家长对学情数据的认识和了解,学校李改华老师、李娜老师利用中午及周末休息时间,深入学生家庭,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宣传国家“双减政策”和智能作业优势,指导家长掌握利用人人通空间APP查看学生学情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和家长直观地了解到各类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薄弱环节,帮助孩子进行针对性、个性化复习,不再“沉溺题海”,帮助家长和孩子找到今后努力的方向。

image.png

  智能作业学情数据为师生和家长沟通搭建了桥梁,为家校协同育人提供强有力支撑。八年级学生刘一奥家长每周末接孩子回家后都会与孩子一同查阅本周在学校的智能作业使用情况,与孩子共同分析这一周哪一节课听讲效果好,哪一节存在问题,并且还通过错题本功能帮助孩子下载错题进行巩固,经过一学期的共同进步,刘一奥同学物理成绩也取得了班级第一的好成绩。刘一奥家长说:真想不到,现在的作业都能这么高科技了,原来都只是问问孩子成绩,从来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现在好了,有了智能作业,与孩子交流也有目标。


image.png

四、信息技术赋能、提升科研质量

2022年学校成功申报市级重大攻关科研课题《初中数学和物理网络学习空间赋能“双减”智能作业设计研究》成功立项。学校教育科研理论水平,科研课题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并取得了显著的教科研成果。

image.png

    冠县店子镇中学不断完善智慧教育新模式,持续拓展运用领域与提升实践效能,依托教育大数据+教学,构建数据驱动的混合式教学新生态,让数字创新应用点亮乡镇教育振兴之路。

上一篇:启智求真同发展 互助乐学共成长 ——依托 下一篇: 数字化转型:高唐县第二实验中学的教育创新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