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聊城市数字校园建设应用案例

全力打造数字校园 助力学校快速发展--东昌府区新城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建设案例

  • 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
  • 2024-08-19 15:04
  • 阅读 696
分享到:

        聊城市东昌府区新城小学在东昌府区教体局各部门领导、学校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各位老师的大力配合下,学校将智慧教育作为彰显办学特色的重要举措,在“双减”政策背景下,随着“互联网+教育”模式的不断深入,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与助力“双减”政策有机融合,坚持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为办学目标,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将智慧作业、学生评价、五育发展与聊城市教育智慧平台关联,采用多样的智慧作业形式、多元的科学评价方式、多彩的五育活动为学生搭建以学促教、以评激趣的成长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引领学生主动构建新知,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已经成为学校贯彻“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的有效抓手,更是学校推升学生成长动能、促进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基于平台应用,创新教学模式

 学校始终致力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学校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推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实现教育公平作为平台建设的主线,在“双减”背景下,为进一步实现广大师生的减负增效,学校将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融合到教学的各个场景中,课前备课场景中各学科老师利用应用中的“互动试题”、“学科工具”等功能进行备课,以“好玩儿”的课件进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配合互动课堂中的互动插件进一步提升整体课堂的活跃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范围中进行学习,达到学生从“我要学”到“我想学”的转变。课后作业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书写作业,而是发布形式多样的作业,再次促进了学生的快乐学习。在疫情线上授课期间,学校教师利用智能检测、课后作业等应用保障了课后作业的顺利进行。

placingpictureplaceholder

 二基于平台应用,优化作业形式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作业以书面形式为主,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今天,传统的作业形式已无法满足学校、学生发展的需要。在“双减”政策落地后,学校遵循学生学习规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通过“线上+线下”引领学生主动构建新知。学校借助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应用,组织各学科教师进行了新型智慧作业的初步尝试。任课教师结合本班学生情况,作业内容打破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从德智体美劳多个角度制定形式多样的智慧作业。比如:“语文阅读”小作业、“家务小能手”21 天劳动小作业、“英语每日单词背诵小作业”、“数学每日计算”小作业、“21 天跳绳”小作业……任课教师实时跟进学生学习,关注学生任务完成情况。目前学校借助信息化工具实现了各学科智慧作业的设置,共完成1000 余次综合实践性作业的设置,学生提交作业 12000 份

 除学科作业外,学校为提高学生动手、动脑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综合发展,还利用平台应用进行“实践作业”布置,教师借助平台下发“家务劳动”实践类等各类操作性作业内容,教师结合班级学生情况,制定个性化习惯养成学习内容通过阶段性持续完成一项实践作业的形式,逐步提升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根据计划,各年级教师不同时期分别发布了“自理、自立我能行”“家务小能手”为主题的21 天家务劳动习惯养成作业任务,让学生做好每一项家务劳 动,由家长记录劳动过程,将过程照片上传到习惯养成作业任务中。教师密切关注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实时跟进学生学习,即时点评,让实践性作业的完成更加有效。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和持续坚持,学生动手和自理能力逐步提高,亲子关系更加融洽,使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三基于平台应用,完善评价模式

 教育质量评价对教育教学工作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进一步丰富教育质量评价维度、创新教育质量评价方式是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和必然要求。学校不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等“量化分数”评价学生,在评价内容上设置上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在评价方式上不再拘泥于传统纸质版的“打分量化”,而是借助信息化手段大力创新改革,形成了以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内容的的评价方式。

 学生评价以个人、小组、班级等为单位进行,学校根据学生特点设置了适合实际使用的评价维度和评价指标,教师分别从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等多个维度分别设置了“计算小达人”、“劳动小达人”等形式多样的评价指标,详细记录学生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学习经历和成果,这种自然而富有乐趣的写实记录,不仅帮助孩子实现自我教育、自我进步,更重要的,通过空间内个体纵向、群体横向的对比,我可以真实、全面、有效了解孩子的全部,帮助他建立自信,个性成长。

   四基于平台应用,拓宽五育途径

在“双减”政策下,学校更加注重学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自 2020 年以来,学校积极探索利用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打造线上五育建设平台,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线上活动,极大提升了家校共育质量。教师借助平台开展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跟着节气去种植”同步课程。在线下,通过我们学校建设的“和美田园”,组织学生现场种植与观察农作物,动手实践栽种、管理、收获、应用农作物,通过拓展课程学习农作物与节气的关系,传承了传统文化。在线上,通过“跟着节气去种植”课程的开设,以图文并茂的节气微课堂对二十四节气进行展示,对学生开展节气知识的普及教育,学生认识了二十四节气,感悟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同时,学校利用活动广场举行线上活动展示,将二十四节气这一传统文化形成文字材料,在活动广场进行展示,重点培养学生兴趣,拓展学生视野。利用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参与,德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近年来,学校在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取得初步成果,2022年5月,作为数字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参加省级调研活动,李浩馆长到校参观调研,2022年7月,学校《“智慧平台”减负增效 “五育并举”助力成长》获评山东省教育系统信息化建设应用典型案例,学校提交的市级课题《“双减”背景下智慧基础教育赋能家校协同育人实践研究》通过聊城市教科所审核顺利立项。

上一篇:数字化教育转型 赋能乡村教育振兴 下一篇: “数字”引领发展 “智慧”点亮未来——冠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