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语“聊”亮·响万家】莘县“八支宣讲队伍”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走进莘县第二实验小学——沐传统之光,乘时代之舟,砥砺新征途
- 2023-02-13 09:56
- 阅读 272
宣讲人:莘县第二实验小学 王燕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朋友们、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美德健康生活宣讲人王燕,很高兴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今天我宣讲的题目是《沐传统之光,乘时代之舟,砥砺新征途》。
每当明媚的阳光普洒宽阔洁净的操场,阳光大课间上,我们学校举办的经典文化千人诵读展示活动就要开始了。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孩子们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的琅琅书声瞬间响彻在学校的蓝天白云之上。我们举办这个活动,旨在让孩子们边辅以节奏鲜明的韵律动作,边集体诵读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让孩子们既锻炼身体获得健康体魄,又沐浴千年经典文化的智慧之光;既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又让孩子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与洗礼。我们还先后举办了《少年中国说》的集体诵读、《千字文》的舞蹈编排等活动,因为我们深深地知道,中华文化的根基就在于此,我们要做好传承者和传播者。
也许有的朋友会疑惑,我们现在是21世纪,身处社会高速发展的新时代,经济日益增长,知识快速更新,那么,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有什么现实意义吗?
朋友们,我要说,身处新时代,学习传统文化不但有现实意义,而且意义重大且深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
总书记的讲话可谓语重心长、意义深远。所谓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
总书记在讲话中所提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人善邻”等思想,无论对于我们国家的发展还是我们个人的工作、生活、成长都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我想选取其中的几点说一说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大家共勉。
首先说一说自强不息。我想讲一个故事和一则古训。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的科举考试,高中状元和榜眼的均是福建莆田学子。发榜后,宋高宗在光禄寺赐宴。宋高宗问道:“卿土何奇?”(有何奇特之处,能够同时两人分别高中状元和榜眼?)状元黄公度回答:“披绵黄雀美,通印子鱼肥。”而榜眼陈俊卿则回答说:“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高宗皇帝笑曰:“公度不如卿”。由此而来著名的古训“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宋朝名相陈俊卿的这则古训告诉人们,要在艰难环境中自强不息,勤奋求学,这也已经成为后人励志上进的座右铭。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民拼搏、奋斗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发展壮大,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经挫折而不屈,历坎坷而不馁,正是源于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和气节品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自古以来勉励无数仁人志士迎难而上,不屈不挠,为了理想不懈奋斗。孔子践行自强不息的精神,一生谋道、坚韧不拔,“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北宋王安石谋求政治上革故鼎新,强调君子之道始于自强不息,坚持除弊革新,于是有了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处在新时代的中国,面对美国政府挑起的贸易摩擦和技术封锁,我们中国始终坚定必胜信念,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最终赢得斗争的最终胜利。
对于我们个人而言,自强不息,如王勃所言“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作为学生,我们就会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最终实现我们的人生理想;作为企事业工作人员,我们就会不断进取,探索创新,从而在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釆撷到鲜艳的奋斗之花。
接下来说一说家国情怀。成龙在《国家》这首歌中唱到“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可以说唱出了所有中国人爱家爱国的心声。优秀传统文化“爱国、忠义”的理念,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与“魂”。
爱国,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主旋律。五千年的历史,无数的爱国英雄前仆后继,为捍卫民族的尊严、国家的统一抛头颅、洒热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古有汩罗江畔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悲怆,有曹植《白马篇》中“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激昂,有文天祥零丁洋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壮,有辛弃疾挑灯看剑,欲“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无奈,有女中豪杰秋瑾“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豪迈;今有赵一曼、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无数的英雄楷模,“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这轩昂的正气,长存于苍茫的天地之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习近平总书记以崇高的情怀肩负起人民的信任和重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己,践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更是起到了典范作用。
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文化的根与魂。一个民族的复兴,一个国家的强盛,是需要这种精神的。这精神就如浩浩长江,如滚滚黄河,万古奔流,从远古到未来,延续着我们的血脉,哺育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也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心系天下,心怀家国,以赤子之心,爱国爱家乡,为国家的昌盛、家乡的繁荣尽绵薄之力。
最后,我想谈一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提升个人素质的实际意义。
苏轼说“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我们得到启蒙、学到礼仪、提高文化水平,升华个人气质,还可以让我们增长社会经验阅历,使我们成为有用之才。
学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会让我们游历祖国大好河山时,脱口而出的不是简单贫乏的三个字“真美呀”,而是徜徉山水能吟咏“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看到花落,便道“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瞥见小草,便吟“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看到飘雪,便知“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当我们信心满满,欲一展心中抱负时,我们也能与李白一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当我们面对人生挫折,也能如苏轼一般“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当我们心有所念而不得、欲诉衷肠吐心声时,也能像白居易一样低吟,“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优秀的经典文化,会让我们的心灵更加丰盈,会让我们的情感更加细腻,会让我们的胸怀更加豁达,会让我们的志向更加高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此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我们所学到的不过沧海一粟,微乎其微,而要探寻其中的深意与奥秘,需要我们毕生付出努力。朋友们,博学古今典藏,践行美德生活,我们一直在路上。我们何其有幸生于华夏,得逢盛世,施展才干的舞台正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正无比光明,让我们在各行各业沐传统之光,乘时代之舟,怀抱梦想、勤勉奋进、顽强拼搏、砥砺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我的宣讲完毕,谢谢大家的聆听!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