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第三中学

学生天地学习天地

【社团风采】《雨城小巷》——聊城三中新校区学生优秀作品赏析

发布时间:2025-05-06 17:58 栏目:学生作品 发布单位:山东省聊城第三中学 点击量:496 【公开】

 

云色渐渐由灿黄转变为阴沉的黑,雨顺势落下,为这片安静的小镇挂上一道道雨帘。

躲雨的行人们不约而同地立在杂货店旁。他们放下撑着的伞,伞柄拿在手里,或靠在墙上,五颜六色的伞面都滴滴答答往下淌着水,让这狼狈的光景里凭空生出一分整齐划一。

“对不起……让一下,谢谢。”

张雨诚从拥挤的人群中挣脱出来,来到了杂货店门口。

“呦!小诚来了。”正望着雨势的杂货店店主刘老巷眼睛一亮,从柜台下取出早已备好了的五香瓜子和其他干果,边说边迎客,“老规矩,闺女。”

“知道知道,二十块钱,一分不多,一分不少。”张雨诚习惯地从口袋里掏出20元钱,亲手把它递到刘老巷的双手中。老巷收了钱,让小诚去店里头复习功课。自己则忙着给其他躲雨兼闲买的人交货、结账。

待行人散去,刘老巷拿上笤帚,走进店后头的内院,准备扫一扫住处门前的积水。

“唉,这老天可真没眼力见,回回在生意最好的时候下起雨来。”

“什么叫没眼力见呀,我们老师说了,咱们所处的这座城镇是热带雨林气候,本来就是常年多雨呢。”雨诚自豪地卖弄着自己新学到的知识。

“哦……哎!你看看,有文化就是不一样。”刘老巷清理完了门外的最后一点积水,找了把椅子,坐在张雨诚面前,闲聊起来,“你们有福气,能学这么些知识。我们那个时候,能读书就是好事了!要是叫我读完书,再念个高中,要是再能考上个大学……嗬!我高低得在县城里当个天气预报员。”

“你们那个时候,念书都学些什么呀?”雨诚好奇地询问。

“嘿嘿,那可就说来话长喽。小诚,帮我把那边的茶壶拿过来,我喝口茶,慢慢给你说。”

张雨诚把茶壶递到桌子上,看着刘老巷慢条斯理地拎出屋里坐好的开水,注入茶壶,又将茶壶举起,给他与自己分别沏好一碗热茶,随即放下茶壶,啜饮一口,慢慢地将它喝完。

然后,老巷便回忆起了往事。

自打老巷懂事起,就不知道自己的母亲是谁,只知道是父亲把他一手带大的。父亲是这镇子里最大的杂货店老板,卖自家炒货卖得在十里八乡出了名,每天都会有大量的人群到店里来买些炒货。久而久之,还是小巷的老巷便与一些常客陆续熟悉了起来,其中就包括张雨诚的爷爷——张顺。

雨诚爷爷与老巷父亲认识多年,是这的老熟人。每年夏天,雨下得最足的时候,他必会准时出现在店门口,带着二十元钱,照例买一袋五香瓜子和一袋什锦干果,老巷父亲则称出二十元钱的份量来,恰是正正好好,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后来,父亲离世,老巷便辍学将这家店扛起来,也这般经营下去。自那以后,张顺便开始带着自己孙女张雨诚登门拜访。这一方面呢,是为了多瞧瞧老朋友生前留下来的念想,另一方面呢,也是为了多照顾照顾老朋友的儿子。

 

要说起老巷是怎么不读书改接买卖的,说来也巧,说来也怪,他本来念书念得好好的,却偏偏赶上那十年,学校一停课,才念初二的刘老巷不得不中途辍学,父亲又离世,便不得不撑起家里的店来。就这么做了几年买卖,听说恢复了高考,心有不甘的刘老巷一面卖炒货,一面借人家的书念,自学了两年,满怀雄心地去参加高考,却屡屡碰壁。他的凌云壮志,也逐渐在闲言碎语和现实生活中烟消云散。

二十几年来,他被生活逐渐磨平了棱角,而且因为年轻时只顾着要考个大学念,闷头苦读,连个像样的对象都没能找着。最后,他选择了向命运妥协,继续精心打理着父亲苦心经营几十年的“老字号”。当然,店子接到手里,刘老巷便从未怠慢过,这不,他还给父亲毕生的念想重新打了块新匾——“老巷炒货”。

今年张雨诚的爷爷病了,什么都吃不下,就盼望着弄点炒货,叫嘴巴里有点滋味。于是每个夏天,在雨下得最足的时候,张雨诚都会来这儿,给爷爷带去一袋五香瓜子和一袋什锦干果。

虽说父母叮嘱过不许多吃,怕吃了上火,谁料爷爷吃了几回,心里高兴,病情竟然有所好转,能吃点像样的东西了,精神面貌也好了许多。自那以后,只要是盛夏雨最大的时候,她便会赶着周末放假第一个冲出校门,撑着伞,来到炒货店,取爷爷的“灵丹妙药”。

 

“真怀念啊,小诚。还有一回你来迟了,可叫我担心坏了……”

“当然记得,你找了我好久呢!”雨诚笑起来,“后来才知道,我们放学的时间变晚了!”

“是啊,哈哈。”刘老巷也跟着笑,一盏热茶喝得他心里熨帖,笑眯眯地喃喃,”我还以为你被哪个坏人给拐跑了呢,吓得我不得了。女孩子家家的,在外面一定要注意安全哟。”

“哎呀,没事!”雨诚毫不在意,”我都这么大了,又是个‘疯丫头’,看谁敢拐我?”

这一句话把刘老巷跟她自己都逗笑了。

空气中弥漫着雨滴敲击土壤发出的潮湿清新的气息。

十年后,张雨诚从一个豆蔻少女变为了亭亭玉立的大家闺秀。40多岁的刘老巷也从中年步入花甲。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越来越多的新企业、新公司、新店铺如雨后春笋般从这座小镇里冒出头来,而与之相比,刘老巷的“老巷炒货”正逐渐老下去、旧下去、不起眼下去,生意一天比一天不景气。

登门的行人日益见少,最后还来光顾的,只剩下几位常客,和已不常来的张雨诚。

而今,又是一个雨水十足的盛夏。

 

这天,刘老巷像往常一样陪着几位常客拉过家常里短,看着没啥生意,就准备关店歇息。然而就在此时,一个温婉熟悉的声音忽然在他耳畔响起:

“刘爷爷,您别走,是我,我来了。”

刘老巷一转身,看到了许久未见的雨诚。

他眼睛一亮,赶忙招呼小诚进来坐坐,小诚答应了,收好伞,踏入了炒货店。老巷匆忙收拾着桌上的狼籍,小诚上前帮忙,却被老巷慌忙谢绝:“不用不用!哎呀,你是客人,怎么能让客人收拾我这儿的东西呢?这说出去不得让人笑话!”

小诚见状,默默收起双手,如他所言,没有多管。

老巷收拾好,刚要起身说点什么,只见小诚从包里拿出了五张崭新的大红票子,整整500元钱,递到了老巷的那双饱经风霜又粗糙的手上。

老巷愣了:“这,这是……”

“这是送您的,刘爷爷。我挣钱了,您一个人守着这家店不容易,您以前又这么照顾我,这点心意是应该的,您就收下吧。”雨诚大大方方伸着双手,捏着这沓票子,笑意盈盈。

刘老巷听后,欲言又止。五百元钱,这真是一笔巨款,他动了动手指头,抬起手,又落下,左右瞧了瞧,半信半疑地接过小诚手里的票子,却忽然觉得像是发烫似的,数也顾不上数,一下子就把钱慌慌张张落进柜台上收钱的布袋,接着好像生怕面前的人要离开似的,快步走到货柜旁,蹲下身去,在里头寻找着什么东西。

“你等等……别走啊,别走!”

雨诚看着他费力掏了一会儿,在柜台上撂下一袋什锦干果和三袋五香瓜子。

“你……你出去念书以后,店里没有人买这两样东西了,我每次都进一点点,给你留着,还以为有好些,怎么只剩这点了……”老巷翻来覆去地念叨,似乎生怕小诚不满,“我实在没啥好东西,店里也没啥新鲜玩意儿……这些,你拿去,都拿去。你还走不?哎呀,你看我,刚来就问人家走!小诚,好闺女,你在家多住几天,饿了渴了,随时来这儿,啊。”

张雨诚听着老人的絮叨,不知怎的,眼眶有些湿润,一时无言,只忽然上前,越过小小的柜台,紧紧抱住了手足无措的刘老巷。

这一刻,他们就像多年未见的亲人。

他们也的确许多年未见了。

老巷感受着身上传递来的温暖,那一瞬间,他仿佛回到了从前:他还是从前那个喜欢与老友谈天说地的刘老巷,可这次,对面陪伴他的人不再是丢下他离去的张顺,而是他的孙女一一张雨诚。

雨静静地在窗外下着。

雨在窗外默默注视着。

刘老巷的“老巷炒货”,还是被一家“小巷杂货”给取代了。

店虽然没有了,但他却比从前更乐呵。张雨诚有出息,在城里找到了好工作,就把孤零零的老巷接到了她家,和爱人一起,把老巷当亲爷爷一样照顾。老巷心里更是拿雨诚这孩子当自己的亲孙女,代替老张头疼爱她、依靠她、帮衬她和她的小家。

窗外的雨,渐渐消停了。

城市里的霓虹灯,在干净的玻璃窗外闪烁。

天空放晴,空气中夹杂着被雨水冲洗过的香味和一丝泥土的芬芳,潮湿,而清新。雨下完了吗?还没有。老师说过,在热带雨林气候的笼罩下,这座城的每一片乡镇,都将长久地被雨陪伴着,只不过在刘老巷的眼里,这场雨没有了之前的澎湃,反倒多了一份平静,一份安宁……

 

全篇完

 

编者点评:

本期,我们阅读的来自高二38班于孔运同学创作的小说《雨城小巷》。这是一座雨城和一条老巷、一位叫雨诚的女孩和一名叫老巷的老人的温情故事,作者以细腻的笔法叙述着南方小镇里发生过的友情、遗憾、陪伴与温暖,让人虽在字里行间沐浴着连绵的雨,却感到心中暖意洋洋。

在写作技巧上,以炒货为记忆锚点的设计很有趣,令人产生亲切感,帮助读者更快沉浸到作者的构思之中;在桥段设计上,十年后老巷对小诚的推辞与婉拒、手足无措的尴尬与渴望叙旧的期待丰富了人物形象,让两名角色瞬间具有了生活气息和真实感。总体上是一篇非常精致的短篇小说,推荐大家阅读。

 

提升方向:

在保持细腻的刻画能力的同时,可在台词方面对人物形象的设计区分更加明确,发扬自身质朴平静风格,在对白中适当加入能够凸显人物特点的口语化生活化台词,也许会有意外效果!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快来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
Copyright© 2021 lc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6000978号-1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客户服务热线:400-1166-112   
举报电话:(0531) 88928653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山东省聊城市市直山东省聊城第三中学     联系邮箱:279793432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