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灵魂和肉体双重洗礼的神圣之地
徐传胜
为什么“学海无涯”是“苦作舟”而不是“乐作舟”?从小学、中学、大学,再到读博,皆感学习是件幸福、快乐的开心事,没有丝毫痛苦的无奈。曾几何时试图把每天拉长、加厚,以更多感悟学习带来的享受。记忆中那层层叠叠的美妙学习之景,幻化成座座永不褪色的人间仙境,那山水,那花儿,那绿叶,那阳光,那月色,……时时环绕着我,刻刻温暖着我。尤其是在聊城一中的高中学习生活,那些斑斓多姿的瑰丽鲜花,永远绽放在心中。正是在此吾之灵魂和肉体皆得以磨砺、洗礼和净化,开启了小穷孩的崭新人生航道。
一、最美教师——润心田铸师魂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而对我则是:若未进一中,终生如长夜。借着恢复高考春风,1978年5月,我有幸报考了聊城第一中学,这是文革后其第一次面向全聊城地区招生。同年9月,我怀着对美好学习生活的憧憬,跨进了完全陌生的一中校门。记得当年共招收了11个高中班,重点班是1-5班,1-2班是城里生,3-5班则是农村生,唯一文科班是第11班。重点班学杂费全免,这让家境贫寒的我感到很欣慰。
学校领导对我们3班非常重视,配备了最优秀的教学团队,多是富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平均年龄50岁以上)。第一任班主任是徐嗣明老师,他对我影响很大。此前我数理化基础不好,正是徐老师数学教学的娴熟艺术、不容置疑的教学态度、数学逻辑推理的严谨性,以及深入浅出的启发、诱导和训练,使得我醍醐灌顶,颇有拨云见日之感,极大开阔了我的数学视野,并逐渐加深了对数学概念、公式和原理的理解、应用和喜爱。当时很受徐老师的青睐,时常让我和范子航(团支书记)到其宿舍(只有一间房)去交流学习。我也不负徐老师期望,数学成绩可谓直线上升,几乎每次单元测试都能做出附加题(正卷100分,附加题10分),能得100多分。
徐老师任命我和曹秋月担任生活委员,这给予了我极大的自信心和精神鼓励。我们都满腔热忱地为同学们服务,无论是买饭票、分菜饭,还是抬水、收粮票等都积极跑在前面,毫不计较个人得失。也许是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师生的一致认可,第一批就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当时很是激动,因我小学没有加入红小兵,初中也没有加入红卫兵。我们班只有4人,还有朱险锋(班长)和宋光华(文艺文员)。这都应该感谢徐老师和校团委书记闵繁华老师的精心培养和人文关怀。徐老师调离后,一直未能取得联系,实为我今生憾事。
2.1 以勤补拙,呆如木鸡
毕业时,我们班有男生54人,女生9人。入学时只有54人,半年后6班分解,插入10余人,而后又有2人(曾祥林、刘春光)考上中专退学,1人(王勇)休学。虽然正处于青春期,教室里却看不到激情四射的朝气和活力,同学之间没有嬉笑和打闹,加之服装多以青蓝色为主,显得有些死气沉沉的,也根本不知道男女之情,甚至男女生之间都不说话,乃至毕业时都不知道同学的名字。毕业后同学聚会时,发现女同学个个都很漂亮,后悔当时错过了机会(呵呵)。
2.5 反常状态,挑战自我
东院二层楼高的水塔为学校自建,一旦停电就没有水,食堂也就无法做饭。那时供电也不正常,因而停电停水是正常事情。由于担任生活委员,常带几个同学去校外井上抬水送到食堂。最可怕和担心的是冬季停水,因井边上的冰很厚、很滑,万一滑倒关系不大,若是掉到井里就麻烦了。通过多次真诚交流和服务,我和食堂师傅混得较为熟悉,班里买饭、买包子可先吃后结账。那时吃大包子就是改善生活或是吃结余。
为什么此时眼睛里满含着幸福泪水,因我有幸能够成为聊城一中的学子,聊城一中是我的骄傲,我也一直在努力为母校添彩。无论世事怎样繁冗,我的一中情怀永远不沉。聊城一中永远是我美丽、幸福和温馨的家园,我也永远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员。无论心飞多高、人走多远,这里永远都安放着我最初和最纯的灵魂。离校40余年来,一中精神始终是我心目中永远闪耀的灯塔,指引着人生前进的正确航向。
所主持教学项目《基于数学文化观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荣获2014年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时为最高奖)。学术专著《从博弈问题到方法论学科》获2012年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在《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科学技术哲学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汉学研究》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36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科学出版社2部),教材9部。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