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要闻 教育数字化

双减之下,学校教育从何处发力

  • 2022-02-23 15:02
  • 阅读 497
分享到:


     中央“双减”意见出台,明确提出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同时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双减”的目标指向是提质增效,面对“减”的任务,我们如何做到“提”和“增”,笔者认为,学校教育应从重新定位育人目标,聚力教学改进,助推教师成长,落实家校共育等方面发力,激发内部活力,抓住发展契机,推进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质量再提升。

    一、定位育人目标

    “双减”表面在于减,但本质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思考,减的是学校、教师、家长、校外培训机构强加给孩子的不必要的、重复的学业负担,目的是给孩子更大的发展空间,双减文件提出要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课余时间要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阅读和文艺活动。“双减”旨在破解片面应试教育倾向,深化育人方式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2019年11月,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出台的《高考评价体系》,从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明确了“一核”“四层”“四翼”的概念及其在素质教育发展中的内涵,回答“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转变的新的高考命题理念,引导学生的关注点从“做题”向“解决问题”、从“做题”向“做人做事”转变,将会引导高中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

    教育的目的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只有有了这样的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后继有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真正实现。当下的国家考试改革和“双减”意见的新形势,更加突出了立德树人的核心功能,引导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回到学校教育的根源,从育人目标上适应新变化。高密一中校长、齐鲁名校长陈余彬提出的学校育人目标:“志存高远,人格健全,基础扎实,特长明显”,前两项是学生成人与成才、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相统一,后两项是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相统一,根植学校和学生发展实际,体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本。

    二、聚力教学改进

    从1978年《教学大纲》提出双基,回答了“学什么”的问题;2001课标用“三维目标”取代“双基”,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通过强调“怎样学”,期望教学能从“教书”转向“育人”;2016国家发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017高中课标提炼出学科核心素养,期望的学习结果,不再只是知识和技能,而是活生生的人!核心素养定位,要求我们要把“学科育人”作为教研工作方向,从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和加强劳动教育等方面,强化学科育人功能。

    双减文件提出:“健全教学管理规程,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加班加点受限制,题海战术被摒弃,这就要求我们要向课堂要效率,根据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实施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教学,从学科渗透、问题情境、综合实践推进项目式学习,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我们要以作业设计为切入点,发挥作业作为形成性评价对于教学的诊断和促进作用,指导教师克服机械、无效作业,增加探究性、实践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不断提高作业质量;积极探索与核心素养、课程标准相适应的大单元教学、跨学科教学、学教评一致性教学等新的教学样态,建设三级教研网络,积极开展集体备课,健全教学视导制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课后服务要拓展供给,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美育、劳动和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学生校园生活,增强校园向心力。

    三、助推教师成长

    教师是“双减”政策落地最关键、最基础、最重要的力量,教育的提质增效,要紧紧依靠教师。2013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第32条指出:校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将学校作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主阵地。潍坊市峡山双语小学有这样一句话:“学校拼命对老师好,老师拼命对学生好”,学校只有把教师放在第一位,教师才能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无论是生活中,课堂上,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校长应该是教师的精神领跑者,应该是教师的精神导师,校长要关注教师的精神需求,努力创造条件,帮助他们获得成功。满足青年教师“发展需要”,满足中年教师“成就需要”,满足老年教师“尊重需要”。2021年以来,我们在全县中小学开展“教师第一”三件小事,即新教师“青蓝工程”结对、建设名师工作室、退休教师荣退仪式,三项活动的开展取得了良好效果。

    我们还要进一步打破学段和校际藩篱,完善学科发展共同体建设,增强一体化意识,丰富一体化内涵,坚持一体化发展,探索一体化评价,提升全县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依托全县学科专家团队,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多种学习机会和平台,实施青年教师卓越培养计划,通过每学期“五个一”、每月一节优质课、每周三节指导课、每天一篇课后反思以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教学设计比赛、教学论文比赛等形式助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四、落实家校共育

    双减文件提出:“明晰家校育人责任,密切家校沟通,创新协同方式,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新颁布的《家庭教育促进法》也指出家长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尽管学校和家庭在孩子教育中扮演的角色不同,但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是一致的,所以学校和家庭应当结成紧密的教育同盟,共同汇集教育合力,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有人说,“双减”政策落地,真正的拼父母的时代来了。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拼家长其实不在于学历高低、文化多寡,而在于责任担当。家长要做孩子终身学习的引领者,培养阅读能力,拓展提升思维;要做孩子精神成长的守护者,尊重和理解孩子,共同经历美好童年;做孩子习惯养成的示范者,从小时做起,从小事做起,成为优秀的自己;做孩子意志品质的塑造者,打好人生底色,为孩子幸福奠基;做孩子全面发展的助推者,运动强健体魄,兴趣浸润人生。

    最后,家长还要成为学校教育的支持者、配合者,作为家长,要善待对孩子严格的老师,尽力配合好教师的工作,主动承担起家校共育的责任。作为学校,要定期开办“家长学校”,让科学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飞入寻常百姓家”;要经常开展亲子文体活动,将阅读、运动、艺术、习惯等方面教育纳入“家校新关系场域”;要健全三级家长委员会,吸引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提供教育资源、督导学生成长。“双减”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切实转变观念,做到同心协力,共同构建教育共同体,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1645579696108981.png

高光,安徽大学哲学系毕业,哲学硕士,现供职于莘县教育和体育局。


上一篇:信息助力教学 科技共促发展——高唐县开展 下一篇: 振兴小学聊城市茌平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

用户评论